首页 > 城镇规划 > 行业资讯

探寻城市生态文明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10:31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中国的城镇化也带来了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人口移动问题、汽车社会带来的交通问题、大量能源消费引发的环境问题、城市扩张和土地财政酿成的土地问题及房地产泡沫等诸多社会经济问题。
  20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全球城市人口100年间从2亿多膨胀到28亿。21世纪,城镇化的脚步加快,到2008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联合国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届时城市人口将超过60亿。地球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行星”。  建国以来,中国凭借对城市开发用地和人口移动的控制,推行了半个世纪的逆城市化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导入缓和城市用地等城镇化政策。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大城市群政策,给予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的机会。过去被抑制的城镇化能量由此井喷,成就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低迷中的崛起。中国的城镇化无论是从规模还是速度上来讲,都是令世界瞩目的。数以亿计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城市的扩张和新城的建设在全国如雨后春笋。特别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正在形成巨大的城市群,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然而,中国的城镇化也带来了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人口移动问题、汽车社会带来的交通问题、大量能源消费引发的环境问题、城市扩张和土地财政酿成的土地问题及房地产泡沫等诸多社会经济问题。近年众所关注的PM2.5污染,更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危机感高涨。因此,纳入生态环境考量应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  2012年,位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启动了镇江生态新城项目,拟在22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内建设百万人口规模的生态新城。50多位中国、日本和欧洲的顶级规划专家们,运用模块城市规划手法,制定了全新概念的镇江生态新城综合规划。该规划以路面电车作为生态新城的基本交通网络,将开发面积限制在新城规划面积的35%,把65%的面积留给农田、水泽和绿地等生态空间。生态新城由徒步圈的立体城市模块和绿色生态环境组合而成,辅以热电联产和智能城市能源管理系统(CEMS),打造智能、节能、创能、生态、宜居的崭新城市模式。  镇江生态新城综合规划以 “为中国展示新的生活模式、新的城市模式、新的开发模式”为规划目标,以“多规合一”和“模块城市”为两大特征。  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条条”上的规划政出多门,而乡镇、区县、地级市等“块块”上的各级政府又多从本位的利益出发进行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这些“条条块块”使得土地机械割裂,由此造成越投资城市布局越不合理、越建设城市居民生活越不便利的怪异现象。镇江生态新城规划是统领各类专项规划的综合规划体系,通过城市、交通、能源、IT产业等各领域专家的充分沟通,实现了城市合理布局和各种功能科学匹配的“多规合一”。为提高实施能力,规划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则、先进指标(KPI),以之规范和界定生态空间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节能建筑模式、无障碍设计、区域能源控制系统等,谋求城市细部与整体都能达到规划设计的目标。  “模块城市”是指城市的各类开发在受到规划和设计规则约束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半自律的发展,形成各自的特色,成为城市整体中具有个性的有机部分。模块城市由复数的城市模板组成,每一个模板由核心区、产业园区、住宅区、大型文化游乐设施等模块组团构成,拥有相对独立的交通体系、能源体系、上下水道体系和生态体系,而模板本身也是一个有相对完整功能配套的中型城市。然后,通过交通网络、通信网络、能源网络、生态网络等“城市网络”,将城市模板连接成完整的“多极中型城市联合体”。这种结构可以规避和破解许多“一极集中型城市”结构的城市病。模块间、模板间的互补和互动形成的相乘效果,更是增添了模块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镇江生态新城项目是一个案例,也是一次探索。其目的是为综合实现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立体城市、紧凑城市、节能创能城市、创新城市寻求新的开发路径,也试图为中国乃至世界实现生态文明城镇化探寻一条新的道路。城镇化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适用于所有区域的完美规划。因此,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应该是基本的规划思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对于生态文明的关注,将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作者系东京经济大学教授、镇江生态新城项目总规划 周牧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