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10:41
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历史】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在1993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观过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也来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纳博士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只要登上元阳随便哪一座山顶,就会看到充满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一座座的“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地展示了哈尼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哈尼族古老的《天、地、人的传说》中说:大鱼创造了宇宙天地和第一对人,男人叫直塔,女人叫塔婆;塔婆生下二十二个娃,其中老三是龙,龙长大以后到海里当了龙王,为感激塔婆的养育之恩,向塔婆敬献了三竹筒东西,其中一筒里盛有稻谷种。也就是说,哈尼人认为,自开天辟地以来便有了稻子。说明哈尼人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民族之一,水稻种植是哈尼人古老的生产内容。千百年来,哈尼族将哀牢山区三江流域的野生稻驯化为陆稻,又将陆稻改良为水稻,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使三江流域成为人类早期驯化栽培稻谷的地区之一。
【元阳哈尼梯田奇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元阳哈尼族梯田之所以如此壮丽和独特,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而云南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西北高、南部低,从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经大理、楚雄到到滇南的思茅、版纳、红河、文山,海拔渐渐下降,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从滇西北到滇南,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著,降雨量也越来越大。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就是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降雨量竟达到年均1397.6mm,相应的稻作农耕越来越密集,旱地耕作越来越减少。这就使从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长江水系到滇南江河水系流域,梯田稻作文化越来越发达,并最终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区形成全省、全国最集中、最发达的梯田稻作区的地理构成环境。其次,哀牢山特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决定了元阳哈尼梯田必然形成为最壮丽、独特的奇观。元阳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切割中山地类型,即县内众山在亿万年中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突起,两侧低下,鸟瞰全境,山地连绵,层峦叠嶂,地形呈“V”形发育,高下之间,壮观异常。境内最低海拔为144米,最高海拔为2939.6米,海拔高差2795.6米。县内气候多属亚热带季风类型,但因地形复杂差悬殊,立体气候突出。河坝区年均温度25度,最高气温42度,高山区年均温度11.6度,两区温差达13.4度。在由河坝经下半山、上半山到高山区的行程中,要经历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坝峡谷因其酷热干旱素称“干热河谷区”,高山区因低温降雨量大称为“阴湿高寒区”。河坝区蒸发量大,高山区云雾密度大、降雨丰富。境内以红河、藤条江两大干流为主的水系共有支流29条,总长700余公里,水资源总量为26.9亿立方米,地表为20.81亿立方米,地下水6.09亿立方米,可利用1.47亿立方米,这些江河就是元阳所有水源的总源头。低纬度干热河谷区常年出现的高温使江河之水大量蒸发(如南沙地区最大蒸发量1995年竟达2306.5mm)。巨量水蒸汽随着热气团层层上升,在高山“阴湿高寒区”受到冷气团的冷却和压迫,形成元阳年均雾期180天和年均降雨量1397.6mm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元阳上半山地区终年大雾笼罩,降雨极其丰富,云海格处神奇壮丽的原因。
全县有63958.4公顷森林,其中东西观音山有18167.6公顷原始森林,分布各山各岭的原始和次生林森林尚有45790.8公顷,这些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它们涵养的巨量水份在高山上形成了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可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元阳县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144米到600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米到1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000米到1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400米到2000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族居住;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12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同时,哈尼族等民族还发挥了巨大的天才各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哈尼族以数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梯田,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这一景观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大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
【特点】 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就是千百年来哈尼人民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 【元阳哈尼梯田奇观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 哈尼族是中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十余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达132.52万人。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是耕种梯田的民族,梯田文化就是哈尼族的代表性文化。据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自唐朝初期(1200年前)的哈尼族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定居下来并开垦大量梯田之后,梯田文化就成为整个哈尼族的灵魂。哈尼祖先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来挖筑梯田。哈尼人只有一把短柄锄头、一身铮铮铁骨,只有胸中万丈的豪情及脑中过人的智慧,为了开筑梯田他们投入了生命的全部。一个哈尼人如何把他的一生与梯田缠绕在一起,通过一个普通的民俗“命名礼”就可以看出来:哈尼人出生时,家人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在院子地上画出象征梯田的方格,如果生男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用小锄头在方格内表演挖梯田的动作;如果生女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在方格代表的“梯田”里表演摸螺蛳拿黄鳝的动作,经过这一仪式才能拥有自己正式的名字,真正成为村寨里的一员。哈尼人出生后将一生投放在梯田里,去世后仍然埋放在梯田旁边的山坡上,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守望着梯田。哈尼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祖祖辈辈永不中断、永不松懈地把巍巍哀牢山的千山万壑都开垦成片片田山。有专家说过:“每道梯田的下面,都掩埋着我们祖先累累的白骨,每块梯田是用祖先们的生命和鲜血垒成。也正因此,我们祖先把他们的伟大力量和崇高人格镌刻在大山之上,成为后代儿孙,成为全人类永恒的骄傲和荣耀!”
在梯田耕作上哈尼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制度。这种方法就是在找地开田时,要找不怕风吹、向阳、平缓、无病虫害、雀鸟不来吃又终年保水的肥沃坡地,开成台地后先种三年旱地,待其土熟,再垒埂放水把它变成梯田。哈尼族是通过挖筑沟渠来解决梯田用水的,古歌也唱到祖先们是如何在高山深箐和崖石上克服千难万险挖沟的,他们遇到绕不开的巨大岩石,就在岩石上堆上许多干柴,放火把石头烧红,然后用竹筒背来冷水浇上去炸开石头,这样就可以挖沟了。古歌称这样的挖沟是“挖出了岩神的三朵肝花,挖出了岩神的七朵腰花”,这是多么令人惊奇的景象啊!梯田要求田面要整理得很平,但古代没有测量仪器,怎么办呢?“田不平不要紧,请水兄弟来帮忙找平”,祖先们用放水平田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都是哈尼祖先智慧和创造精神的表现。 围绕着梯田构筑和大沟挖掘,哈尼族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从开沟挖渠、用工投入,到沟权所属、水量分配、沟渠管理和维修等,无不精心经营。如水源管理则发明了“水木刻”。这是根据各家权益设置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横木,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来调节各家各户的用水,如此公平合理而又科学的管理,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量供给。对稻作之民来说,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肥,哈尼族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发明了“冲肥法”。每个村寨都挖有公用积肥塘,牛马牲畜的粪便污水贮蓄于内,经年累月,沤得乌黑发臭,成为高效农家肥,春耕时节挖开塘口,从大沟中放水将其冲入田中。届时举寨欢腾,男女老少纷纷出动,有的还特意穿上盛装,宛若过节般热闹。大家争先恐后用锄头钉钯搅动糊状发黑的肥水,使其顺畅下淌,沿沟一路均有专人照料疏导,使肥水涓滴不漏悉数入田。这一方法省去了大量运肥劳力。平时牛马猪羊放牧山野,畜粪堆积在山,六七月大雨泼瓢而至,将满山畜粪和腐殖土冲刷而下,来到山腰,被哈尼族的大沟拦腰截入,顺水纷注入田,此时稻谷恰值扬花孕穗,正须追肥,自然冲肥正好解决了这及时之需。
哈尼族是一个善于和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民族,自称为“摩咪然里”,即“天然神之子”。“天”是大自然的象征,即哈尼族是大自然之子。他们将自己的村寨建筑在森林下方的的山凹中,村寨下方就是一片连一片的梯田。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哈尼族兴作了一套相应的文化宗教礼仪,重要的有二月的“艾玛突”节,为春耕大忙前生理与心理的准备,仪为祭祀村寨守护神“艾玛”;有六月的“苦扎扎”节(六月年),为秋收前人们的身心调适,仪为祭祀天神,届时邀神同庆,人神共乐;有十月的“咂勒特”节(十月年),为丰收之后辞旧迎新的佳节,仪为祭祖认宗。这些活动对于保护山林、水源、土地和维护村寨的安全,团结全体民族人员,沟通人和大自然、人和人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元阳哈尼族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166689亩梯田在养育着336971个农业人口,高山上的63958.4公顷森林提供着全县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全县4653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这就是元阳哈尼族梯田奇观的突出特点。它不像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已失去功能的古迹,也不像泰山、黄山、尼加拉瓜大瀑布等单纯的自然景观,也不像曲阜孔庙、拉萨布达拉宫、北京颐和园等单纯的人文创造,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的相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节庆习俗】 哈尼族节日较多,文化内涵独特丰蕴。节日一般都结合梯田农耕时令和重要农耕活动,并与民族祭祀活动紧密相连。其中最重要的农耕和自然祭祀活动深化成申报地哈尼族民族节庆中最重要的“昂玛突”、“苦扎扎”和“十月年”三大节日。 “昂玛突”:意为祭寨神。在申报地,“昂玛突”是各村对寨神最隆重的集体公祭,一般在农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进行,是一年农耕生产全面开始的标志性节日,是农忙劳动开始前对神最盛大的祭祀和哈尼族身心的放松。“昂玛突”一结束,紧张繁忙的春耕生产就全面展开。节日活动以“寨神祭祀仪典”和极具特色的“长街宴”为高潮。寨神祭祀活动在本村“寨神林”中举行,全村成年男性参加,由祭司主持,祭毕共同就餐。“昂玛突”一般过节三天,不事生产。节日的最后一晚,全村男子都要参加“长街宴”。“长街宴”在祭司家门前的场地上布置,席间由祭司领头,同唱古老的哈尼酒歌,边吃边唱,共致节日的祝福,哈尼族称这节日之夜为“埃玛支拔多”。村里新生男孩的人家,要特意献上一壶米酒,向长者报喜,祝全村幸福。“长街宴”已成为申报地一条特殊的风景线。“苦扎扎”(又叫“矻扎扎”),是哈尼族村寨驱除邪神,保佑人丁平安,六畜兴旺的祭祀活动发展来的,于每年农历六月的头一个属狗日至属鼠日过节。“苦扎扎”是申报地居民在秋收生产开始前的心理和身心准备,因此,节日内容轻松愉快。节日期间,哈尼族在各村寨、村头或村子中心选择宽敞的草坪作为欢度节日的娱乐场地,并在那里支起磨秋、大鼓、秋千,并翻修神房,杀牛祭祀。家家户户舂粑粑,煮糯米饭,喝闷锅酒。青年人穿上五彩缤纷、绚丽鲜艳的服装,成群结队地聚集在磨秋场上骑磨秋、荡秋千、欢度节日。骑磨秋是哈尼族特有的体育活动,也是有趣的娱乐活动,那些艺高胆大的小伙子,往往成为姑娘们爱慕的对象。为期三天的节日结束时,全寨的人穿着节日盛装到磨秋场上,青年人弹着三弦、吹着竹笛的青年人;有身戴叮当响的首饰的姑娘们。全寨老人聚集在场上喝酒,男女青年们围起来载歌载舞、尽情欢跳。哈尼人优美的扇子舞、竹棍舞、钱棍舞、乐作舞圈子越跳越大,交织在一起的鼓声、掌声、三弦声、呼喊声在寨子上空回荡,欢度节日的哈尼人沉浸在狂欢中。
“十月年”又称“扎勒特”。“十月年”的第一天,所有的哈尼寨子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穿上崭新的民族盛装。节日里,小伙子们昼夜敲响挂在寨边鼓架上的大鼓、铓锣。悠扬的鼓声传得很远很远,其表示村寨富裕兴旺。 节日里,每一个寨子都要举行一次全寨性的街头酒宴,哈尼语称“姿人多”。这是“扎勒特”欢乐热烈的场面。 “姿吧多”小的村寨全寨聚集,大村寨则分成两三个片区,分两三天进行,每个片区轮流做东道主,其它片区做客喝酒联欢。轮着做东道主的人家,各户要办一桌酒菜,抬摆街头酒宴备齐后,全村男女老幼自动聚拢,七个八个自愿组成一桌畅饮,全寨人充满了团结友爱的气氛。是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十月是哈尼族历法中的岁末年首,“十月年”是申报地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祭祀和民族狂欢节,申报地的“十月年”一般要过三天至七天,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至属马日为节期。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杀猪杀鸡,做汤圆,舂粑粑,敬天地,献祖宗。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请客吃饭,互致节日的祝贺。青年男女邀约山上,弹三弦、吹巴乌、对山歌、谈情说爱,寻觅知音。 其他主要节日有农历三月的“黄饭节”、七月的“新谷节”等。 黄饭节是哈尼族展望来年丰收的祝福节,多选在农历三月栽秧前属猴或属鸡的日子,一般持续二天。节日期间,哈尼族家家户户舂糯米粑粑、染黄饭、染红蛋。节日里最有趣、最热闹、最隆重热闹的是接媳妇回婆家过节时的礼仪。按照哈尼人的传统规定,过完“黄饭节”就下田栽秧,媳妇是栽秧能手,必须让媳妇愉快地过节,然后去栽下来年丰收的秧苗。 节日期间,全家人特邀来的客人一起吃顿摆满丰盛佳肴的团圆饭。热情的主人一边殷勤地给客人敬酒,一边向客人讲述一年的生产计划,客人们喝着高兴,唱起预祝来年丰收的祝福歌,宾主在热烈而欢乐的气氛中度过愉快的节日。 农历七月间,哈尼山上层层梯田,坡地里的各类作物相继黄熟。每年到这个时候,哈尼族就要过一次别有风趣的节日——吃新谷,哈尼族称其为“新谷节”。大都喜欢在属龙日进行。“龙”在哈尼语中有“多起来”、“增添”的意思。 吃新谷那天,天蒙蒙亮就要到田里连根拔回一蓬稻谷,这蓬稻谷不是随意乱拔,而是有选择性的,一定要拔单数。稻谷背回来以后,暂时栽在近家的水井或菜地的水沟边上。这天背谷的人,在往返途中,无论遇到生人或熟人,一律不打招呼、不讲话。这是为了避免在交谈中说出不吉利的话来,所以一般天一亮就背回新谷了。 下午吃新谷,多数人家喜欢先杀阉鸡,哈尼人们希望这一年的生活像阉鸡羽毛一样美丽、丰满。同时,要把这一年栽下的各种瓜豆蔬菜统统拿来尝新。席间,一家人欢乐无比,有说有笑,谈论这一年的庄稼长势,展望来年幸福生活及准备秋收的事宜。 人们都说今天哈尼族生活充满了喜庆,其各种节日与喜迎方式,也不断地给人一种神奇感,揭开这层神奇的面纱,给人留下的却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追寻的同时,也不断让人寻味到红河哈尼梯田的渊源与博大,此时又有谁不会被它而倾倒呢?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