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一种雕塑工艺品。以人物、动物为主。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人物泥坯。
基本形体与整体表现
如果把人体比作—篇文章的话,每个的形体仅仅是—个个单词,要使文章通畅感人还要把各单词在总的大纲下完美的联结起来,这才是整体造型的意义。雕塑,应有合理的动态,向外冲来的体积,有表现力的影象,并有作者独特的艺术感受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我国著名雕塑家滑田友先生把整体与基本形体的关系比喻为“串糖葫芦”的关系,没有整体这根棍,当然糖葫芦也不知道怎样串了,为此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解剖结构规律,并记住每个形体的断面,没有什么秘制散丸,祖传秘方能使人睡上一觉早上就明白怎样观察形体,怎样塑造雕塑。人体雕塑上大泥阶段就要把主要结构用形体的语言生动的在整体中表现出来,这时不要求细与工整、更不能死刻某一局部,要求把握对象的味道及基本体积的正确空间感,并在不断的深入中牢牢地保持这种整体的感觉与关系。
理解与感觉
能够在泥塑塑造过程中知道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做到把握对象的基本内在关系并能作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也就形成了自觉的、科学的观察、分析,表现对象的基本能力,不讲艺术科学规律是片面的,结果往往偏离了高等艺术院校对学生辅以“三基”的基本要求与目的,艺术教学应强调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感觉才能得到升华与提高,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对象。为了解决基本练习中的感觉问题,应该教育学生用专业的目光有选择地看对象,抓住感觉各取所需、大胆取舍,另一方面,又要教他们有一双不戴框框的眼睛,善于寻找到对象的特点与美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感觉常新。也是不断进步的保证,既要专业眼镜,又要摘下这幅眼镜,看似矛盾,但实质上是相辅相成,互为弥补。
表面手法与形体
无疑,在雕塑塑造中有表现力的手法对整个雕塑的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罗丹、莫尔,贾科梅地这些大师的作品都有令人惊叹的表面处理,于是,一段时间中很多人一小点一小点的用雕塑刀在雕塑表面沾泥,使泥塑表面呈现带装饰性的小园点,又有些人拿起稀泥大块小块的追求“泥味”,笔者以为追求表面的特殊味道并不坏,但离开基本形体谈表面处理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表面不管或光或毛,能把形体的基本感觉表现出来,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例如我们看一件雕塑的双腿,能把支撑腿的紧张及踮起来放松的腿的感觉表现出来、区别开。双腿的形体也就塑造成功了,至于表面手法,那是作者在塑造对象时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离开这点谈表面处理,只能是本末倒置“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而离基本训练的目的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