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旅游科技创新,打造旅游发展科技引擎。”这为未来5年旅游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定下总体基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旅游科技创新,打造旅游发展科技引擎。”这为未来5年旅游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定下总体基调。
“要将旅游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大的创新发展战略里面看其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戴学锋认为,《规划》出台的一个重要背景,是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通过旅游业改革带动全面深化改革,旅游业肩负的使命需要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来推动。为此,旅游业的创新应强调应用性,更多表现为智慧化、科技信息化这类的应用方面。
“谁掌握了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旅游业发展的命脉。要集中力量解决旅游与经济、旅游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问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昆欣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分析,从技术对整个行业推动的贡献看,旅游业相对较弱,这与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性分不开。旅游是技术应用的领域,应强调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运行效率,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事实上,在《规划》中,技术创新部分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科技部、国家旅游局作为责任单位,推进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国家旅游局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等作为责任单位,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旅游”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支持“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联盟”建设。规范旅游业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探索“互联网+旅游”新型消费信用体系。
曾博伟认为,这种布局符合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旅游业的智慧发展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部门的优势在于更好地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着力把现有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利用,进而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旅游部门不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但可以引领更多技术创新的需求,转化现有技术创新成果,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戴学锋认为,国家旅游局牵头的信息化应用实践,特别是大数据平台建设是《规划》的亮点所在。此次《规划》的技术创新是与全域旅游结合在一起的。“以往在旅游业,科技就是单独的科技,信息化就是单独的信息化,缺少能够统领起来的战略。现在,建立在全域旅游基础之上,通过信息化能够更好地为全域旅游服务,通过全域旅游能够更好地把《规划》各个方面统合起来。”
“规划要落实,项目是抓手。”王昆欣说,在信息化提升工程中对公共服务平台、监管综合平台、应急指挥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基础数据库等项目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这些项目反映了旅游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以科技集成的方式去创新,可以进一步促进项目的成功。
其实,在《规划》的技术创新部分,也有一处较为明晰的目标表述,即到“十三五”期末,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的20%以上,4A级以上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
“这个目标是比较容易达到的。”戴学锋介绍,如今5A级景区已实现WiFi全覆盖,因而,信息化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难达到。“从4A级景区起步是个好办法,因为整个社会的公共服务提升比较困难,但景区比较容易做到,因而,以景区来带动的路径选择是比较合适的。”
曾博伟也认为,以4A级景区为提升对象的可操作性比较强,国家旅游局通过提高评定标准就可以实现。“至于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比的目标,则更需要市场层面去做,需要鼓励在线旅游企业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