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测试:电脑可以伪装成人类么?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41112)评论:(0) 收藏:(0)
人类的语言本来就有着世界上最复杂的含义,连最海量的辞典也不能道尽其中奥秘。事实证明,模仿人类的对话不仅仅需要增加内存和提升计算能力,而是要经过大量的预感分析而去适应。
  意识是什么,人造机器真的能够思考么?理智是否由大脑中的神经元构筑的呢?或者是有潜藏在大脑深处的火花?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些一直是人们在思考未来的人工智能时的重中之重,而英国计算机学家图灵则无视这些繁琐的问题。
  图灵更倾向于一个简单的问题,电脑能否和人类一样交谈?这个问题促成了衡量人工智能的一个理念,即家喻户晓的“图灵测试”。
  在1950年的一篇名为《计算机器与智能》的论文中图灵提出了以下原则,为了通过这个测试,一台电脑必须能够在不显著地改变测验结果的同时取代一名测试者。如果一台电脑可以和人类一样谈笑风生,这台电脑就会被认为具有智能。
  少数电脑都侧重于投机取巧愚弄裁判,而不是凭借自己碾压性的计算能力取胜。第一个被认为可以通过测试的程序叫做“伊莱莎”,它藉由伪装成心理学家成功欺骗了广大群众,它鼓励人们打开话匣子,然后将他们的提出的问题原封不动的抛回去。另一个版本的“帕里”则反其道行之,总是能将话题引导到它预先编程好的碎碎念中。这些可以糊弄人的电脑,暴露了这个测试的一个漏洞,人类总是想给死物注入灵魂。
 
  尽管图灵测试现在已经过改进,但是大多数编程者依旧按照“伊莱莎”和“帕里”的策略进行编程。1997年赢得Loebner的得主“凯瑟琳”,能够与人们就特定话题进行深度交流。一些智能聊天机器人另辟蹊径,利用统计学方式分析真实聊天中的大数据,以此决定最佳的回信。一些甚至会储存之前的对话记录,以不断自我完善。
  在图灵时代,谁能够想象得到现在的电脑能够驾驶宇宙飞船,完成精密的手术,解决复杂的算式,却仍苦苦挣扎于最简单的聊天。人类的语言本来就有着世界上最复杂的含义,连最海量的辞典也不能道尽其中奥秘。事实证明,模仿人类的对话不仅仅需要增加内存和提升计算能力,而是要经过大量的预感分析而去适应。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