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11-05 17:35:38
旗袍,这一被当代国际服装界誉为“东方女装”的代表,如今不仅受到我国广大汉族妇女的爱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欧美妇女的青睐。其实,提起旗袍,它还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至于这种旗袍是谁设计的,又是怎样得以推广的呢?
满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传说,从前镜泊湖畔有个满族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人称她“黑妞儿”。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种连衣带裙多扣拌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后来,她被选进宫中封为“黑娘娘”,因过不惯官廷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从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长衫。皇上认为她擅自改变官廷服饰有罪,就赶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后心而死去。关东满人听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她剪裁的那种长袍来纪念她。后来,在旗的妇女认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为“旗袍”。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据说那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帮助她们打扮哩。
旗袍,原意指“旗人之袍”。旗袍在满文称为“衣介”,传统满族长袍的特点是圆领、右大襟和用纽扣而不是衣带,窄袖、袖子末端平时挽起,需要暖手和行礼掸下,称“马蹄袖”、男装系腰带、下面前后左右开叉以便于骑射。上身在长袍外穿有马褂。
清兵入关后,推行剃发易服,从此满式服饰成为汉族成年男性服装主流,旗式袍服也由此成为中上层阶级男子的日常衣着和基层的礼服。清统一中国,也统一全国服饰,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旗袍。以后,随着满汉生活的融合,统一,旗袍不仅被汉族妇女吸收,并不断进行革新。清代宫廷画像资料中不乏清代初期和中期的满清后妃在闲暇时时常以汉装示人的图像,但其是否为宫廷中确实的穿着值得怀疑,从现存的画像中以及出土陪葬物显示清代前期的旗人女装与男装颇为接近,皆为低领窄袖的合身长袍,具骑射民族的特色。
但随着时间演进旗人妇女的服装开始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袖口与袍身都逐渐加宽成为筒状。而且衣料的纹样也越趋繁复细致,至晚清咸同年间旗服出现另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采用了大量的镶滚边饰,这也是受到当时汉族女装“十八镶”的流行所致,包括如衣襟、袖口到衣摆往往都镶上与底料完全不同色彩纹样的滚边。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