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驿镇·一品荣昌陶——2019荣昌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912842)评论:(0) 收藏:(0)
5月12日下午,“千年古驿镇·一品荣昌陶”2019荣昌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清华大学等单位

  5月12日下午,“千年古驿镇·一品荣昌陶”2019荣昌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书画家莅临研讨会。

现场图片

  中国美术馆始建于1958年,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2019荣昌陶学术研讨会,是重庆市荣昌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项举措,也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生动体现。

 

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与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天智一同鉴赏陶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接受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赠与荣昌陶馆藏作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梁先才荣昌陶馆藏作品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钟鸣荣昌陶馆藏作品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周寅初荣昌陶馆藏作品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刘吉芬荣昌陶馆藏作品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肖祥宏荣昌陶馆藏作品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吴华生荣昌陶馆藏作品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管永双荣昌陶馆藏作品颁发收藏证书

  研讨会伊始,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致辞,并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推荐荣昌陶。研讨会上,梁先才、钟鸣、周寅初、管永双、肖祥宏、刘吉芬、吴华生7名荣昌陶艺专家,就荣昌陶传统制作技艺特点、雕塑工艺、陶土特点、创新与创意、釉色使用、烧制技艺、雕刻技艺等荣昌陶制作技艺、工艺特色娓娓道来。张晓凌、安远远、张江舟、刘罡、薛晓源、冯令刚、陈辉、陶宏等全国著名专家、书画家相继发言,给予荣昌陶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讲话,并为荣昌陶馆藏作品颁发收藏证书。

现场图片荣昌陶艺专家代表

现场图片全国著名专家、书画家代表

  近年来,荣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荣昌陶文化和产业发展,坚持文化与产业相互支撑、文化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助推文化繁荣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在安富建设了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全力打造醉美田园、中国陶都。由陶宝古街、陶宝巷子、古驿道、荣昌陶博物馆、国家级青少年实践基地等景区组成的安陶小镇初具规模,2018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积极推动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陶瓷之都”及西部重要的陶瓷研发生产、商贸中心和国家无机非金属新型材料基地。荣昌区现有陶瓷企业70余家,规上企业25家,陶瓷企业实现年产值近百亿元。2018年,在国内外比赛活动中,荣昌陶获金奖5次,银奖6次,铜奖11次,荣昌陶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得到提升。

  链接:荣昌陶简介

  荣昌陶器生产历史悠久,其主产地为安富街道境内的鸦屿山一带,主要生产工艺美术陶、日用陶器。

  一、荣昌陶发展历程

  (一)兴起于汉代。早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荣昌安富一带,就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陶器,其中以俑、灯、鸽、猪、鸡、罐等居多,这表明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荣昌安富就开始兴起了大规模制陶。荣昌陶博物馆内收藏了1盏汉代陶灯和1组汉代陶俑,民间收藏人士也藏有一些汉代陶器。

  (二)兴盛于宋代。重庆多名文物专家先后多次到安富地区考古,对古窑遗址进行试掘。从堆积层和试掘出的文物可确定,刘家拱桥一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大量宋代窑场分布,并发掘了石朝门窑址,鉴定为宋代馒头窑。200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发现了古窑遗址群的这个区域为瓷窑里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国资深陶瓷考古专家陈丽琼表示,已有的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北宋时期荣昌就大量生产瓷器,陶器的生产已经十分兴盛。

  (三)复兴于清代。元明时期,因长期战乱、天灾人祸,荣昌陶的发展一度衰败。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来到荣昌,带来先进制陶工艺,利用本地优质陶土和丰富的燃料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制陶烧窑,鸦屿山一带制陶业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些窑场兴办之初,产品以缸、钵、坛、罐等粗陶为主,清咸丰以后,开始较多的生产细陶。“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这句自清代中后期流传至今的民谣,描述了那个时代的陶业辉煌。

  (四)发展于民国。民国时期,制陶工艺不断提高,荣昌陶业持续发展,生产了一批制作精良、烧制精美的瓷器。20世纪30年代初,安富三圣宫设立四川省 “荣昌陶业试验场”,以试制新品种,其成果由全省各地的陶场无偿使用。抗日战争时期,生产了大批带有“抗战”符号的陶器。荣昌安富已有陶厂34家,各类阶梯窑、磨子窑、龙窑等22座,主要生产日用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包装陶等四大类,有800余个品种。“安富场,五里长,瓷窑里,烧酒坊,泥精壶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香……”这个时期,荣昌陶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繁盛于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荣昌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当地众多陶厂公私合营,成立实力强劲的国营陶器厂。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现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及其他专业机构,派出教授、专家并带领学生,前来开展荣昌陶器改进研发工作。荣昌陶制作工艺迅速提升,国内外影响力、美誉度日益提高,不但有适合老百姓家用的粗陶和“泥精货”等日用生活细陶,还生产工艺美术陶、包装陶、家居装饰陶等,且大量出口国外,甚至作为国礼馈赠外国政要。1953年,国家轻工部将重庆荣昌陶器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陶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同时,安富街道作为荣昌陶器的主产地,与江苏宜兴、广东佛山(石湾)并称为“中国三大陶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工艺美术陶年产量达到900万件,畅销国内多个省市,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各类展览会及大赛中屡获殊荣。

  (六)奋起于当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改制和市场原因,荣昌陶产业发展步入低谷。近年来,荣昌陶坚持文化传承和产业复兴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开启了陶产业、陶文化、陶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2011年,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巴渝十二品”。2014年,“荣昌陶器”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引进了广东唯美陶瓷、北京奥福(精细)陶瓷等一大批高端陶瓷企业入驻;引进和培养了一批荣昌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荣昌陶参加2018年京交会、首届中国四大名陶展等展览会,屡获金奖。

  二、荣昌陶的特点

  (一)荣昌陶器的主要特点。

  荣昌陶器产品主要是以独特的侏罗纪沉积粘土页岩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胎体呈为红色和白色,烧制后胎体呈赭红色或象牙白,胎体簿而质地坚硬,可以与瓷器媲美。荣昌陶器以细陶为主,细陶以素胎烧制的称“泥精货”,上釉的称“釉子货”,是荣昌陶器的精髓,有“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有着极大的艺术价值。“泥精货”以红泥胎居多,也有以红泥胎施以白泥化妆,采用刻花、剔花工艺雕刻而成,做工精细,产品古朴大方。“釉子货”釉质莹润,施釉方式可采取浸釉、刷釉、点釉和剪贴等工艺。釉色品种繁多,鼎盛时达一百多种,其中,朱砂釉、西绿釉、黑釉、钧釉和沙金釉等最具特色。现在,荣昌陶器恢复了纯手工开片陶品种,开发出仿古陶和彩绘陶等各种工艺陶,造型独特典雅、装饰精美。荣昌陶不但具有很强的日用、家居装饰功能,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集工艺、文化、美术、科学价值于一体的工艺品。

  (二)荣昌陶器的分类。

  荣昌陶器按用途可划分为日用陶、工艺美术陶、包装陶、园林建筑陶等四大类,有1000多个品种。

  日用陶:1.坛类:以泡菜坛最为著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连续三届获轻工部颁发的优质产品称号;2.罐类:一般容量较小,生活用品中的油罐、盐罐、糖罐、酒罐、茶叶罐等;3.壶类:是刻花茶壶和酒壶等; 4.盘类:是各类菜盘和茶盘等;5.盅类:是各类茶盅等;5.盆类:主要是各式花盆等;6.碗类:是各型碗、勺、酒杯等;7.餐茶具类;8.灯具类等。

  工艺美术陶:以人物和动物为题材的制品,各式花瓶、花插和文具。

  包装陶:以生产各式酒类制品,酱料包装制品,茶叶包装制品为主。

  园林建筑陶:主要生产琉璃瓦、屋脊、翘角和釉面砖等。

  (三)荣昌陶器的艺术特色。

  荣昌陶器从外形上看,风格特点十分明显,其艺术上主要追求“四美”,即:造型之美、烧制之美、雕刻之美、釉色之美。

  1.“荣昌陶”造型之美。最早,荣昌地区主要生产缸、盆、钵、罐等粗陶产品,朴实自然,有粗旷、野性之美。后来,开始逐步发展到生产“泥精”作品,因而在造型上逐渐形成了以“柳、卵、直、胀”为主要特色的风格。这与北方陶瓷粗、大、厚、重的风格迥然不同。日用器型以泡菜坛、花瓶、罐、茶壶、缸、钵、蒸钵、鼓子、茶具、酒具、文房用品等为主,工艺美术陶以鉴赏品、动物雕塑和烟具为主。它与同期的庙碑、摹刻一样,可以算作南北的合成文化品,最终形成于有着北方、中原、本土三者合一的荣昌陶的定型品。

  2.“荣昌陶”雕刻之美。荣昌陶盛行雕刻和色釉装饰,其中雕刻讲究精准、细腻的技法,具体有刻花、点花、贴花、刁填、粑花、缕空等数十种,主要有“雕、刻、粑、堆”等技法,这些技法均已有数百年历史,极具地方特色,形成荣昌陶独有的文化风格。这些精湛的技法,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纹饰,比如有龙纹、卷草、缠枝、回纹、如意头、工字纹、折带纹、锯齿纹、水波纹、动物(鱼纹、梅花鹿纹特别著名)、人物等。龙纹、卷草、缠枝居多。荣昌陶博物馆收藏的“雕填牡丹瓶”,不仅造型精巧,而且雕刻技法极为讲究;巴掌大小的“梳毛牛” ,全身的毛发清晰,可以用“纤毫毕现”来形容。

  3.“荣昌陶”烧制之美。陶器是泥与火的结晶,烧制陶器,温度必须适中,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何况荣昌陶制作时讲究技法,坯体薄,是以有“薄如纸”之说。荣昌陶从唐宋时期到现代,演变了上千年的历史,在民窑中大多使用甑子窑、龙窑、倒焰窑、阶梯窑等结构。烧制的燃料中,广泛使用当地的松柴、煤等资源。烧窑师傅凭借精湛的烧制技术,通过二十多小时到几天几夜,陶坯在窑室温度1100℃至1180℃时,通体红亮的坯体吸收松柴和煤的有机成分,达到坯体釉色(如天目釉、西绿釉、天目花釉、朱砂釉、红钧釉等)发生自然变化和窑变。只有泥质、工艺、火侯都达到上乘,产品才会达到理想效果。倘若用木柴素烧,成品会色彩多变,自然天成,恰似饱蘸了万千釉料。这正是荣昌陶之“土”与“火”的魅力,陶器釉色表面光洁明亮如镜,自然不与雕饰,色彩富于变化。可以说,荣昌陶成品无论时间久远与否,敲击时都会有钢声,清脆动听,这一点与早期的宜兴紫砂壶不同。民间流传着一句民谣:“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这是对荣昌陶作品最真实的写照。因此,荣昌陶与中国其他三大名陶比较,称得上是独具一格,陶之极品。

  4.“荣昌陶”釉色之美。陶器上釉,这在荣昌陶生产中比较普遍,主要是一直继承唐、宋以来的色釉装饰,发展了各种釉色。品种有当地特有的天然红釉、黄釉、绿釉、黑釉、硃砂釉、天目釉、西绿釉、红钧釉、紫钧釉、乌金釉等等,鼎盛时达一百多种,其中,硃砂釉、西绿釉、黑釉、黄釉最具特色,金砂釉、钧釉等全国罕见,其他各种釉色丰富多彩,更兼烧制时温度起伏,产生“窑变”,釉色又有了意想不到的万千变化。很多美轮美奂的精品,都是釉料在窑温作用下产生的,比如“外素内釉笔洗”,盆外素烧,盆内绿釉上点加黑釉,形成宛如五彩水潭的奇妙效果。同时,装饰与釉料相结合,又可以制作出更为繁复多变的荣昌陶精品,比如“钧釉贴花小茶壶”,就是上釉与贴花技法形成为一体的精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