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规划 > 城市人文

人文立城:城市人文主义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09:28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到关键的转折期,尤其对于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来说,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迅猛建设,基础设施和硬件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随着国家的兴盛而直线上升。
 

原则一:

 

规划建设多元组团

 

规划设计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而言尤为重要。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不仅可以改造城市的空间布置,还可以科学地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现代城市规划是社会容貌的改良运动,将城市生活理念、政府旨意以及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可见一座城市的发展方向,由城市规划直接决定。

 

二十世纪初,当大工业时代进入高峰期时,西方城市在工业文明的狂飙突进中渐渐滋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而英国学者霍华德于1902年出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则可看做是对大工业文明时代下城市发展的批判,田园城市的提出对世界城市格局、规划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未来的城市发展一定要形成组团,每个组团大概2.5万人~3.7万人,组团和组团之间应该有一个绿化带,最好由农田来隔离,组团当中要保留20%的农民。

 

受这一构想影响最深的英国城市是伦敦,在这座人口超过千万的大都市里,实际上并没有唯一的中心,而是采用多中心、小组团的结构,每个组团都有各自的中心。伦敦的城市规划被誉为是1000个大村庄,整个伦敦城由1000个城市村庄组成,这个村庄当然不像中国城市的“城中村”,而是功能配套完善,现代城市特征鲜明的功能分区。也正因为多组团导致功能区分散,伦敦拥有非常发达的交通系统,并且,多组团、小结构的规划也使伦敦拥有一个伟大的步行系统,使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享有最便携的生活。

 

反观国内的城市,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代影响,许多大城市的本底规划是唯一中心且向外呈蜘蛛网放射型结构,这样的结构造成了功能区域的高度集中,不仅使得交通拥堵状况难以疏导,也使人们的生活效率大大降低。

 

中国的城市规划理念,在争先恐后地修建高楼和街道、立交桥的同时,却忽视了人的需求。无处不在的大马路、隔离栏杆、下穿隧道、立交桥、围墙、禁止踩踏的绿化带等恰好阻断了步行系统的生长,然而伦敦的经验表明,只有在纵横交织的步行系统下,城市才能够建立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在城市人文主义成为中国城市必然选择的当下,从城市规划建设层面上看,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价值观,离不开以下原则:

 

首先,必须改变国内城市目前普遍存在的单结构模式,提倡多元的,而不是单一功能的城市组团。由于计划经济思维遗留下的城市布局,中国的城市结构大多是工业区、CBD、行政区等各自为阵,而这三个区正好造成大量的交通拥堵,人们每天都在繁忙而拥挤地迁移当中度过。

 

其次,应该建立最完善的无缝对接公共交通系统,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完善的步行系统,合理的状况应该是紧凑型的、减少出行的、以步行为主的城市组团,形成多中心、小组团的城市结构。

 

再次,城市综合体可以被认为是在高密度时代践行以人为本原则的行之有效的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未来城市尤其是新兴国家城市必然朝向高密度和高容积率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在如此高密度的规划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所有城市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城市综合体的实质是在城市中形成多个功能组团,这与伦敦的村庄模式不谋而合,每一个城市综合体都是某一个大片区的中心,而每一个功能组团又是整座城市中的一个小结构,城市综合体的兴建因此有助于打破中国城市自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城市格局。在土地成本日益高昂的时代,无疑是解决城市居民生活、娱乐、消费、工作的最佳载体,它代表了新型城市的发展方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