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旗袍,南国草衣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11-06 11:26:45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民国旗袍在一开始就具有挑衅的姿态。此次展览的旗袍,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的民国旗袍,平面剪裁,真丝面料为主,全手工缝制。
  民国旗袍在一开始就具有挑衅的姿态。民国女人多了心。既然男人穿袍,就被当成符号被赋予平等自由属性,追求平等之女性穿旗袍,来反抗“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摒弃繁冗装饰,似乎袍服作为符号被赋予了与男子平起平坐的意义。甚至有人认为,民国女子最早的旗袍就是完整的男式旗袍,或者是男子长袍女性化的改良形式。“1921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张爱玲在她的《更衣记》中十分明确地确定了旗袍出现的时间。
  30年代,旗袍叫时装,宋氏姐妹着旗袍,“新生活之要义”,旗袍称为女性最重要的服装。30年代初期,旗袍沿袭了20年代末的风格,“宽肥、平直、严冷方正”,1928年是长短适中,便于行走,袖口保持短袄时的宽大风度;1929年开始旗袍袍底摆上升,达膝盖以下,袖子也趋短;到1930年的旗袍长度刚好盖住膝盖,但腰身逐渐收小,下摆开始收拢;1931年流行短旗袍,整体造型紧窄合体,腰部已经有明显曲线。1932年以后,旗袍下摆开始趋长,长及脚踝或腓下部,须着高跟鞋方可行走。这时期的袍身加长对旗袍的现代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方便行走,修长旗袍的下摆开衩变成必要,《大公报》称:“时下流行之大气长袍,衬以革履,丝袜,行时步趋婀娜,飘飘欲仙。”“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若干年前,当张爱玲在文坛初试啼声时,她对生命做了这样的隐喻,这惊世骇俗的比喻也是她的人生诠释。从她的笔下看到了“必须花两三个小时才能出门的命门,”看到了做工极为讲究的旗袍,什么“三镶三滚”,“五镶五滚”,旗袍的做工也绝对了它仅限于少数人穿着。
  这是一个神奇的黄金岁月,是猛兽,旗袍成了国服。一件衣服,从来就没有那么简单。
  此次展览的旗袍,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的民国旗袍,平面剪裁,真丝面料为主,全手工缝制。来自一个祖籍苏州的女子晏麗芳的收藏,她痴迷于一个巨变时代的物质层面的文化根识性变化的过程。她说:“穿着从来不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它是深刻的自省过程。诚实面对自己,始终如初见。”
  我们在想象一个过去历史,总是沉入蒙尘一样的伟大寂静之中,混沌中添加可见细节,或许能够逐渐清晰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