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11-06 14:28:00
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的话语权被瓜分
陆蓉之曾说:“21世纪美术馆和游乐园的竞争,将无法避免,虽然这种比较,既不成体统,也不成比例,甚至文化精英还会认为是一种使艺术低俗化的不堪想法。但是艺术建构在生活的娱乐之中,或许更应该说在游戏文化之中,孕育出各种艺术的精粹与升华,这种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过的庞大中产阶级共同热衷的消费行为,正是新时代浸淫在大众流行文化品味所发展出来的生活美学,将透过互联网和各种传播媒介迅速泛滥全球,将不是艺术圈内少数自认为是精英的人士所能主导或操控的。” 许多人都已经注意到,美术馆的话语权正在被瓜分。
“博物馆是一个产生决定性意见的机构。而博物馆呈现这种决定性意见的方式就是展览。不同艺术家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展览中的作品的比例以及空间位置体现出来,而代表博物馆执行这种权力的就是艺术史家和策划人。” 当博物馆成为了艺术品最后定论的地方,他的权威性就成了一种精英性。美术馆传统的收藏流程是花一个世代的时间来筛选上一代的艺术品,然后将它们贡献出来,供后世欣赏,这也是艺术博物馆最神圣的时期。那时,三十或四十年以下的作品只能反映时代潮流,其历史地位尚不明确,当MoMA在1929年成立时,“美术馆”与“现代”两个词仍被认为是完全相斥的概念。当年,MoMA前馆长巴尔在琼斯(Jasper Johns)的首次个展中买下三件作品,并立刻安排展出,无疑等于为琼斯的作品及身价盖上了一个认证章,从此,美术馆开始会购买问世不久的前卫艺术品。此时艺术家的身价还没大涨,作品也可能正在画廊展售中,一旦美术馆购买及展示其作品,这位艺术家便能得到正式认可。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进入美术馆就如同委拉斯贵支渴望国王颁封的贵族勋章一般。
如今整个艺术生态环环相扣,艺术博物馆像是艺术市场的证婚人。一方面,美术馆盖章定论的话语权正在被艺术生态中的其他角色所瓜分,这表现在许多方面:超级藏家的影响力,独立策展人的权力等。例如享誉国际的艺术品收藏家查尔斯·沙奇(Charles Saatchi),他每次出手都能制造话题,并立即为艺术家奠定名声,媒体、拍卖公司及收藏家会以“沙奇收藏”或“沙奇很想要”来形容一件艺术品或一位艺术家。而在2009Art Review的Power100榜单中,独立策展人汉斯(Hans Ulrich Obrist)荣登榜首,昭示了策展人新势力的渗入。艺术博物馆的权威性不再唯一。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与赞助商合作也就不可避免,导致艺术博物馆成为了高端品牌发布会的理想场所,甚至不乏艺术博物馆收足场地费就允许艺术家在其中办展览的例子。而另一方面,美术馆对于艺术市场依然有着呼风唤雨的作用,但因为博物馆内部权力的分散,其中不乏翻云覆雨的内幕,艺术圈最爱打听的小道消息之一,是哪位艺术家将在生涯高峰被选为回顾展的主角,一场回顾展将拉抬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中的身价,在董事会决定回顾展的人选之后,美术馆并不立即对外发布消息,多数美术馆都不禁止董事在人选正式公布之前购买该艺术家的作品。总的来说,艺术博物馆的权威在多元的商品社会中逐步瓦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