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清真寺的中国情调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12-09 18:15:34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兴起于阿拉伯半岛,随之由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工匠传入中国内地,公元十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后,在维吾尔人和哈萨克人中得以广泛传播。
  回族清真寺是吸收汉族传统建筑的技艺而发展形成的,也可以说是最具东方情调的伊斯兰教建筑。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首先,它采用了汉族建筑的院落式布局原则,组合成封闭形的院落,并且有明确的轴线对称关系。如四川成都鼓楼街清真寺、天津大夥巷清真寺。其次,大量应用了中国特色小品建筑,如牌楼、影壁、砖门楼、屋宇式门房,甚至作为伊斯兰教的特色建筑邦克楼,亦做成亭阁式样。有些清真寺重复地应用上述小品建筑于总体布局中,更强调出中国的传统特色。如济宁东大寺在大殿前布置了四道门才达到主体建筑。再有,回族清真寺大殿的屋顶组合亦是一项有成就的艺术创造。由于一般礼拜殿的空间纵深很大,同时又要解决采光与防雨的问题,故回族礼拜殿多为组合式坡屋顶,多者达五座屋顶勾联相接。这种形制实例很多,如北京牛街清真寺、宁夏同心韦州大寺、宁夏石嘴山清真大寺、山东济宁西大寺等皆是。

石嘴山清真大寺

  另外,清真寺为进一步强调屋顶的华美性,在组合屋顶之上再加上高峻的亭阁。如天津大夥巷清真寺的后殿部分并排设计了五座重檐方亭和六角亭,亭阁比例瘦长,冲天挺拔之势异常显著,与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中尖塔式邦克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京牛街清真寺

  最后,回族清真寺的内檐应用了大量传统的汉族建筑的装修装饰手法,但又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开创出具有清新情调的民族新艺术。如北京牛街清真寺礼拜殿的隔断采用中亚形式的尖拱券及阿拉伯文字图案的券边,但券身上又布满红地沥粉贴金的缠枝西番莲图案,产生一种融合的艺术风貌。此外,中国传统的砖雕、木刻,也在清真寺中大量应用,有些雕刻品几乎成为珍贵的艺术品。开创出具有清新情调的民族新艺术。如北京牛街清真寺礼拜殿的隔断采用中亚形式的尖拱券及阿拉伯文字图案的券边,但券身上又布满红地沥粉贴金的缠枝西番莲图案,产生一种融合的艺术风貌。此外,中国传统的砖雕、木刻,也在清真寺中大量应用,有些雕刻品几乎成为珍贵的艺术品。开创出具有清新情调的民族新艺术。如北京牛街清真寺礼拜殿的隔断采用中亚形式的尖拱券及阿拉伯文字图案的券边,但券身上又布满红地沥粉贴金的缠枝西番莲图案,产生一种融合的艺术风貌。

牛街清真寺内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