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里】日本设计哲学 Yo-no-Bi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3-05 13:55:23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看不到日本传统的元素,却能闻到东方文化美学的芬芳,不要看它诞生的时代或者地点,因为它能够永远跟随时代的步伐走在前面,它是永恒的。
  柳宗理经典的设计作品,融合Yo-no-Bi的设计哲学与个人隽永的美学造型风格。
  Yo-No-Bi,应该也算作wabi-sabi美学境界的细分,估计多数人都未曾听说过,因为这个词比较局限在日本的传统物品工匠圈子里,不会像wabi-sabi那样因为融合影响的领域多而被写进多部著作里。而Yo-No-Bi却是日本工匠造物的哲学之源。日本早期的设计师都是从工匠开始的,所以他们深谙融化在骨子里的造物哲学,或许多少年后,时代变了,物品的造型也变化,但是核心的东西一直在。
  Yo-no-Bi最常在日本老一辈的工匠艺人圈子里被谈到,它有点像我们中国老工匠的经验箴言般,比如明式家具的古代工匠对于结构的简化,形式的追求以及美学的呈现都有行业标准,这套标准是几百年来工匠的经验之谈和艺术与审美的升华.Yo-no-Bi包含两个字yo(用)–使用,Bi(美)–美感.合在一起,工匠们就是需要探究“用”(功能性)与“美”(美学)之间的平衡关系,一件物品或者技术不仅是有功用性的,而且它必须也要愉悦我们的眼睛。
  我们拿柳宗理的设计作为代表来阐释Yo-no-Bi的设计哲学,其实日本产品设计的后来者,比如喜多俊之与深泽直人的设计哲学均来源于此,并且融入了自己多年累积下来的设计形式语言。如果把所谓传统的Yo-no-Bi的设计哲学放在全球来看,它又是那么主流,欧洲设计大师们的”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核心理念、德国DiterRam的好设计标准、苹果公司的设计哲学基本上都与Yo-no-Bi不谋而合,之间的区别西方的”形式“偏理性化认知,而日本的”美学“则更能代表人的情感和感性的认知,也许这也算是东西文化上的些许差异,有趣的是现代设计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展却越来越靠近这个核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