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2015年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5-25 13:35:18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何为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就是指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环境条件、资源,尊重文化,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的设计。
  何为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就是指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环境条件、资源,尊重文化,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的设计,坚持本地化元策,具有资源消耗最小及使用效率最大化能力,具备安全、健康、宜居功能并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的可持续、可再生及可循环的全生命周期建筑设计。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呈怎么样的发展趋势发展,下面来看具体内容介绍:
 
  在2015年,将会有51%公司的60%的业务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促使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绿色建筑具有更大的健康和生产效力,其次是可以减少用水量、减轻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等节能效力。绿色建筑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们人类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建造技术都在试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升级转变。下面,就来看看2015年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7大趋势。
 
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如果我们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可降解、可回收,将会大大地减轻环境压力,节约大量的资源。因此,2015年的绿色建筑设计将会更注重对于可持续建筑材料的使用。
 
  一、更注重对可持续建筑材料的使用
  可降解材料可以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实现自然降解。如天然颜料,在传统的颜料中经常含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而天然颜料则可以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使用起来更健康,更环保。绿色建筑材料将会更多的考虑替代自然资源耗竭型材料,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例如,钢梁是由回收的金属制造而成,除了可以替代木梁,减少砍伐树木,还可以应对不同的气候环境,提供更强的抗力。
 
   二、更加关注空气对流设计--2015绿色建筑设计将会更加关注对于天然光和空气的自然流动
 
  在一些项目中,只要对建筑的设计方案稍作调整,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天然光,实现空气对流,节省能源,使居住者受益。对于菲律宾的城市及商业区的建筑和公寓来说,DMCI房屋的Lumiventt技术已经成为了绿色建筑一大走势。lumen意指自然光,ventus指风,这种技术提倡在建筑两侧每五层设计一个三层高的花园中庭,按照气体流动的基本原则,将其设计成一个透气的建筑。
 
  三、建筑实现零能耗--零能耗建筑将会成为2015绿色建筑设计的趋势
 
  它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可以脱离电网实现独立运行。零能耗绿色建筑不仅节省能源,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零能耗建筑设计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提供电力和空调需求。零能耗建筑在前期的投入比较多,但其节能性及可持续性带来的长远利益在企业看来是一个明智的投资。
 
  四、水重用技术--建筑专家Jerry Yudelso提出在建筑中实现“零用水”,呼吁我们应该提高警觉意识,行动起来应对水危机
 
  所有建筑消耗的饮用水占全世界的13.6%,大概每年为150000亿加仑,绿色建筑希望利用水能效系统,将建筑用水量减少15%。Jerry Yudelso提倡利用保水装置有效地管理城市用水量,对雨水进行收集,实现中水回收利用,利用现场污水处理装置净化污水。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咨询报告。
 
  五、雨洪管理--主要针对暴雨雪对农村地区形成的侵蚀,以及在城市形成的洪水
 
  雨洪管理主要通过景观系统进行管理,植物在雨洪管理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生长在容器里,还是长条形的地带里(主要指绿化带),或者是绿色的屋顶上的植物,都可以帮助吸收雨水并在流经植物或者土壤渗透的过程中得到净化。除此之外,植物还具有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的作用。
 
  六、密封窗和智能玻璃新型材料作为传统材料的升级,可以更好地解决自然环境的问题,更节能,更环保
 
  绿色建筑使用的密封窗,通过在表面覆盖金属氧化物,在夏季阻挡太阳直射光线,在冬季保持室内温度,大大地降低了空调成本。
 
  现在已经被商业广泛应用的智能玻璃,又被称为电致变色玻璃,使用一点点的电,可以指控离子来控制玻璃反射光线的数量。在太阳热高峰时间变色,晚上则变回透明。
 
  七、冷屋面由特殊的砖和反射材料制成,具有很高的太阳反射能力以及散热能力
 
  可以使得建筑更加的凉爽,从而减低能耗,给居住者带来舒适的居住体验。从城市层面来讲,冷屋面帮助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015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会更加关注冷屋面技术的应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