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6-03 17:15:11
“三人行——匈牙利·中国师生空间设计作品联展”于北京成蹊当代艺术中心正式开幕
2015年6月2日下午2点,“三人行——匈牙利·中国师生空间设计作品联展”于北京成蹊当代艺术中心正式开幕。该展览由成蹊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成蹊先生策展,展出匈牙利佩奇大学波拉克信息工程学院(POLLACK MIHáLY FACULTY OF ENGINEERING)前博士院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导师Dr . Bachman Zoltan教授;匈牙利终身建筑成就奖获得者,院长、博士院院长Dr . Bachman Balint教授;匈牙利建筑艺术奖获得者宋扬博士的设计作品。非常设计师网将带您近距离参观此次展览,并与策展人成蹊、参展人宋扬开展对话。
从左至右:建筑设计研究院导师Dr . Bachman Zoltan教授、匈牙利建筑艺术奖获得者宋扬、博士院院长Dr . Bachman Balint教授
宋扬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08北京奥运会水上竞技场馆主体景观设计者,2015年4月获得佩奇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成为佩奇大学波拉克信息工程学院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籍留学生、Dr . Bachman Balint教授的第一位博士毕业生。此次师生三人作品的共同展出是匈牙利和中国设计教育界的一次交流,也让更多国内的艺术设计爱好者看到中西方作品的和谐交融。
从左至右:学术主持马志强、参展人宋扬、策展人成蹊
策展人成蹊谈展览
“三人行——匈牙利·中国师生空间设计作品联展”是北京成蹊当代艺术中心第一个关于设计的展览。谈到此次展览,策展人成蹊先生表示,非常荣幸能展出宋扬博士和匈牙利两位建筑设计师的作品,“宋扬的很多作品,我第一次见到,很震撼。”成蹊多年学习绘画,从事艺术工作,他表示:“从学习艺术的角度去看建筑,三位的作品非常有格调。而且宋扬在匈牙利留学归来,让他有了不同的眼界,从创作、教学上就与一般的设计师不同。”谈及此次展览的初衷,成蹊表示,希望能借此次合作,让更多的专业人士看到,也让社会普通大众能接触到高层次的建筑作品,同时,这次合作也只是一个开始,期待以后能看到更好的作品,做进一步推广。
嘉宾合影
对话宋扬:设计是艺术与70%以上的技术的结合
此次的师生空间设计作品联展主要展出宋扬近十年的景观、建筑、室内设计作品和其两位导师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作为此次展览的主角之一,宋扬先生接受了非常设计师网的独家采访,讲述了自己对中西方设计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解。
在建筑设计中,工科方向追求技术的美感,文科方向追求艺术的美感。宋扬选择了波拉克信息工程学院这一欧洲综合类的大学,去体验在工科环境里,设计师是如何思考的。他表示,自己的两位匈牙利导师,虽然在工科学校,但在绘画、雕塑领域里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西方,艺术是渗透在生活中的,这也正是中国学生所缺乏的一个环境。中国的教育在基础上非常严谨,但创作的关键往往在生活之中,这也是中国学生做不出国外那样好的作品的原因之一。不过,宋扬也认为,这是“不同文化导致的教学体系不同,中西方分属两个思路,没有可比性。”
中央美术学院出身的宋扬,有着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但在谈到绘画艺术与建筑、环艺等空间设计的异同时,宋扬认为,艺术门类在基础、视觉化的层面上是相通的,但艺术是有差别的,“尤其像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技术层面隔行如隔山,而且设计是满足功能需求的,是更为复杂的工程,技术占70以上,在设计越来越深入的层面,艺术仅仅在视觉层面对设计有促进作用,随着对设计的探究更加深入,艺术在形式上的表现会更加少,逐渐转化为设计的精神表现层面。我始终认为,设计与艺术的区别很大,越是与人发生紧密关系的设计门类,艺术表现受到的制约越大。设计师需要自律,需要把艺术与设计的定义自身有一个区分;艺术家可以更加随意,更加自我。”
在谈到东方元素以及设计风格时,宋扬引用了自己的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王铁教授的说法,“中国的东西不用想,你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自然而然做出的就是中国元素”。他认为,形式是可以结合的,但风格的本质不应该结合,而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形成之后,自然会得到认可。“设计师做的时候不要想太多,应该做的是树立自己的东西,坚定自己的风格,然后大量去实践。这次展览,也希望能让大家了解匈牙利,了解欧洲当代的设计,让中西方的设计有很好的交流。”
展会现场
展会现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