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传承——“泥人张”作品展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7-16 11:30:44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泥人张”彩塑始于天津,传承、发展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其作品取材广泛,塑造人物生动,是我国泥塑艺术的一个高峰。
  “泥人张”彩塑始于天津,传承、发展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其作品取材广泛,塑造人物生动,是我国泥塑艺术的一个高峰。

  第一代:张明山(1826-1906)

刘海戏金蟾 蒋门神

  张明山,名长林,字明山,生于清道光六年,“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开创者。

 

  张明山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18岁时已练就一手绝技。其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社会各界人物,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张明山的彩塑艺术是与民生、民俗紧密融合交织而成的。

 

  第二代:张玉亭(1863-1954),张华堂(1868-1927)

渔女

  张玉亭,名兆荣,张明山第五子,“泥人张”彩塑艺术第二代代表人物。

 

  张玉亭8岁开始与父亲同案做泥人。其早期作品风格工整写实,和父亲十分相似。中年以后逐渐形成个人风格,在人物造型上重视整体效果,省去细部枝节,有意揉进一些夸张手法,重点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给作品注入深刻的内蕴。

算卦  

  张华堂,名继荣,张明山第六子,“泥人张”彩塑艺术第二代代表人物。

 

  张华堂8岁开始同父亲张明山和各个张玉亭一起同案做泥人,以彩塑谋生。张华堂在继承了父辈的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又将其延伸发展,他不仅注意对所塑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的把握,而且注重对人物的神态表情、性格气质的塑造,使作品达到“外在形”与“内在神”的和谐统一。

 

  第三代:张景祜(1891-1967)

黛玉  

  张景祜,名培承,张华堂之子,“泥人张”彩塑艺术第三代代表人物,“泥人张”北京支开创者。曾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张景祜9岁入私塾读书,同时随同祖父张明山、父亲张华堂、伯父张玉亭学习彩塑艺术。1950年应周恩来总理之邀从天津调入北京,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为其设立“泥人张艺术研究室”从事艺术传承。张景祜作品广泛吸收中国各地民间泥塑传统技巧,形成了造型完整、严谨、色彩鲜明、淳朴,人物鲜明、生动的艺术风格,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的探求。

 

  第四代:张錩(1942- )

二玉寻梅  

  张錩,张景祜之子,“泥人张”彩塑艺术第四代代表人物。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人张彩塑北京支”代表性传承人。

 

  张錩198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张錩在创作上继承了“泥人张”彩塑艺术传统,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姊妹艺术之长,逐渐形成了造型夸张简洁,形色和谐统一的现代装饰风格。

 

  第五代:张宏岳(1972- ),张宏艺(1978- )

卓文君  

  张宏岳,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人张’彩塑北京支”代表性传承人张錩之子。

 

  张宏岳自幼随父学习彩塑,在继承了“泥人张”北京支彩塑艺术的传统技艺的同时,又对中国民间彩塑艺术深入地进行了学术上的探索与研究。张宏岳在创作、研究中不断进行思考,全面、系统地从理论高度分析、总结“泥人张”北京支彩塑艺术以及中国民间彩塑艺术的发展沿革、技艺方法、艺术特征、工艺实践,等。

传承  

  张宏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人张’彩塑北京支”代表性传承人张錩之女。

 

  张宏艺自幼随父学习彩塑,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并前往日本国立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系空间设计研究室深造。张宏艺在艺术创作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与当代审美的结合,在当代艺术中吸取现代的审美意识,坚持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致力于符合当代文化诉求的彩塑艺术探索。她的作品涵盖具象写实到抽象形式,逐渐形成造型单纯简洁、色彩清晰明快的现代装饰风格。

 

  以下为张錩先生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作品:

材料·工具  

  彩塑

聊斋故事系列·宦娘 聊斋故事系列·陆判 聊斋故事系列·促织 聊斋故事系列·庚娘 聊斋故事系列·聂小倩 聊斋故事系列·鸽异 聊斋故事系列·荷花三娘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