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桂林建筑受桂林山水结构的规范
桂林城市建筑必须受桂林山水结构的规范,必须与其所在层次的山水景观相和谐,才能起到点缀、渲染、强化自然景观的作用。纵观桂林环境,它包括青山、秀水、奇洞、田园风光、审美建筑等有机部分,其中田园风光容易被人们忽视,容易被现代化的建筑吞食。因此,在布局上,除考虑与山水和谐外,还要保护田园风光美。桂林山水要保持独特魅力,在两江四湖显山露水、绿化美化和改造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传统建筑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创新,找准定位,自主创新,以和谐的建筑神韵彰显桂林人文历史。
桂林城市要有特色,除了山水环境特色,还必须有城市建筑特色。桂林城市建筑特色是由城市山水环境和城市文化定位决定的,寻找民族的、地方的建筑文化意义并与山水环境相和谐,这是桂林城建自我的实现。
三、未来之路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创造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是现代建筑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桂林建设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抛弃传统建筑文化,离开民族的悠远历史,必然难觅出路。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人们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一)提高桂林城市建筑的审美价值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桂林的城市建筑应在整体的规划上,通过建筑与建筑之间呼应连贯以及高低显隐的有机联系,形成韵律的波动美,取得音乐般的审美风格与效应。建筑是有意味的形式,桂林的城市建筑,也应在其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形式里,积淀深远的意蕴,寄托历史的、文化的、人生的内涵美。建筑更是审美的形式,应讲究传统的与桂林环境相适应的色、线、形的美,从而唤起欣赏者的愉悦。当桂林的城市建筑达到了环境化、音乐化、韵味化、审美化的要求,那整个城市建设的审美价值就会大幅度上升,与桂林山水就能比较地相称相配了。桂林市(2001—2010)版总体规划确定主城区要按照“多中心、分散组团式”的模式布局,其目的就是让自然因素嵌入到城市之中,展现桂林独特的自然山水风貌,使山、水、城融为一体。
桂林展示给世界的建筑要蕴含传统文化精华,也要具有与时代同步的品质;既要强调历史文脉的延续,也要注重当代社会的需求。桂林的建筑要结合桂林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更新创作理念;大力推广运用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和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创建生态适应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新建筑,创新地方特色的表现形式,为城市风貌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
城市建筑的文化特色是社会的内部动力在不断探求创造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或汲取当代社会各种意识形态中的必要营养,同时对外来文化加以选择性吸收融合而凝聚而成的精神成果。要实现对于特色文化的追求,必须增强人们对于未来的责任感,提升决策者、投资商、业主以及其他可能对未来城市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美学品位,使之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物质文明相一致。这就要求我们传承历史文脉、挖掘、弘扬本地传统精华,吸纳相邻省市精华,探索创新具有桂林特色的建筑风格。
(三)提升设计师的文化功底
特色塑造是一个精神文化会聚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建筑形体的拼凑。它隐含上述的各种社会文化元素,包含过去、融合现在、并隐示未来。建筑特色的营造有赖于城市设计师、特别是青年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需要理解桂林市建筑传统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建筑所传达的理念,力求在具有专业技术素质的同时,也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例如:新技术的运用及绿色建筑理念引起内部空间构成及外观形态的变化,都促使建筑师必须探讨新的建筑表现、新的形象语汇,才能继续体现桂林的地方特色。
(四)加强投资、决策、设计、管理各方的交流与沟通
参与桂林城市建设的投资、决策、设计以及管理的各方,应付出足够的上下沟通和左右交流时间,以明确建设意图,符合规划范围,同时使新的建筑产品反映各方的共同愿望,满足各方的要求,并最终就未来的城市特色建设达成共同的认识。
综上所述,由城市空间、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城市景观等城市诸要素,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综合素质反映,是城市整体风貌的艺术概括。城市建筑文化是城市建筑的主导因素,城市建筑文化昭示着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高品位的城市对集聚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桂林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建筑文化,桂林山水要保持独特魅力,必须在前些年实施两江四湖工程,显山露水、绿化美化和改造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传统建筑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创新,找准定位,突出标志,自主创新,以和谐的建筑神韵彰显桂林人文历史。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