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内的冬季户外滑冰场有很多处。许多公园都会将园区内湖泊的冰面开辟出一块来,供人游玩。这些位于城市公园内的冰场多数是要收费的,且节假日期间收费则更高。
北京渔阳饭店南侧亮马河段“自发形成的冰场”调查报告
报告撰写人:刘文豹
2016/2/5
去年上旬,何老师拿着一双淼淼曾穿过的滑冰鞋过来,让我看看家里的闺女还能用得上否?鞋子干干净,白色的牛皮面没有一点划痕,而且冰刀雪亮,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半年后,我在翻抽屉的时候,不经意间将冰靴给抖落了出来;我意识到,该让闺女试试看能否穿得上?也许一不留神,小朋友就穿不了了……回家后,我就给女儿试。哈哈!大小正合适,女儿非常喜欢。靴子白白的,闺女穿上后想像自己就像冰雪女王爱莎公主一样在冰面上飞舞,她已经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要滑起来了。
我记得家的附近有一处户外的冰场(图1),每次骑车路过的时候,心里总痒痒的,真想去滑一把。可惜啊!自己没学过滑冰,只能远远的眺望一下。现在女儿有了冰靴,我们就不妨前往一试。从此开启了我的户外冰场考察之旅……
尽管我在这附近已经住了15年,但是上这个户外冰场活动,还是头一回。看着这个自发形成的公共空间,以及如此多样的坐具——自然而然的摆放、挪动,并保持一种不断生长和变化的聚合状态——我的心中不禁燃起了“聚落考察”的念头,想要将眼前所见之景象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空间现象”来考察。
调查地点:渔阳饭店东南侧亮马河段自发形成的冰场。
调查时间:2016年2月3日~4日;
调查者:刘文豹
图1、北京渔阳饭店南侧亮马河段的冰场
图2、冰场区位图
1、区位及管理
这个冰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和塔园一带,大致就在东直门与亮马桥中间的位置(即二、三环之间)(图2)。其北侧有个新源西里社区,南侧是塔园外交公寓住宅区,西侧为渔阳饭店。尽管,冰场的范围不算大,但其吸引力却不小。笔者曾经遇到一位来滑冰的老先生,他自称住在酒仙桥一带,搭乘418路公交车来到这滑冰;另外,我也曾听一位滑冰者说,自己乘车一个小时才到这儿。
当然,北京市内的冬季户外滑冰场有很多处。许多公园都会将园区内湖泊的冰面开辟出一块来,供人游玩。例如:北海冰场(什刹海冰场?)、玉渊潭公园冰场等等,我还想起来北大的未名湖在封冻期也是允许人上去滑的。这些位于城市公园内的冰场多数是要收费的,且节假日期间收费则更高;然而,(亮马河)这一处的冰场却是老百姓自发形成的,避免了商业化。平时这都有人在玩,特别是在周末和假期中,滑冰的人则更多。
除了自发形成、自由活动等特色之外。此冰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自主管理。听说周边有一些热衷于滑冰的居民,每天都会来此清理冰面。难怪在这玩滑冰的人都认为,此处的冰面平整,滑起来很舒服;甚至有人认为这儿比北海的冰面都好滑,因为那边公园冰面的范围太大了,有点管理不过来……
2、封冻周期
在中国北方地区,冬季的户外冰场其实是一种周期性存在、临时性的活动空间。这种场所随着季节之更替,时而出现、时而消逝。在冬季,城市内的户外冰场可以作为一种公共活动与交往的空间。人们在此一边锻炼身体,一边聊天交友。这一类的公共空间能够周而复始的存在与消亡,如同有生命一般,不禁令人想起古诗中的句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北京,这种冬季户外的冰场究竟能存在多长的时间呢?
我国华北地区,冬季河流的表面要完全封冻后人才能够上去活动。华北平原的儿歌“数九歌”是这样唱道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从常识上来讲,河流的封冻大致在三九、四九期间,而融冰大概在七九,因而河流封冻期大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据老人们讲,新源西里、塔园这个冰场每年河面封冻期比较长。具体来讲,它比北海冰场正式开放要早一周左右的时间;另外,北海冰场关闭之后的一周,此处依然能够上人活动。这个冰场的封冰期之所以时间较长,可能源于其独特的周边环境(图3)。因为该河道的南侧有四座高层公寓板楼,他们遮蔽了大部分的阳光,因而冰面能够保持更长的封冻状态。冰场之所以在这里形成,一定是周边居民长期观察之结果。
3、环境格局
图3、冰场周边环境概况
渔阳饭店南侧的亮马河河道宽约30米。河道的南北侧各有一条机动车道,南侧是亮马河南路;北侧是东外小街。机动车道与河道两岸的步行道有明显的高差,大致有一人多高吧。从新东路公路桥的南北两端都有台阶可以下到河堤的步行道上。步行道与冰面也存在明显的高差,大致相差半个成人的身高吧。要想下到冰面,最直接的方式是从堤岸跳到河底土层或冰面上;其实河道南侧有一个水泥做的宽台阶,可以很方便地走到冰面。另外,河道北侧的堤岸也有一个用砖石临时堆砌的小台阶,供人们上下。
从冰场上临时摆放的家具来看,进入冰场活动的人主要是从河道北侧(渔阳饭店附近)位置进来。因为,大多数的凳子和椅子都是沿着北侧滑道外的冰面排布。而且,用来清理冰面的水桶、铁铲、扫帚等工具也都放置在冰场的西北角位置。另外,我们看到冰场东南角(冰场尽端)有一个供人临时休憩的钢管铁架,中间放置空桶,四周有座椅。从摆放钢管铁架的位置沿河道向西,一直到滑冰场的西端,冰面上活动范围大约有70米长。
4、冰场概况
图4、冰场总平面格局图
我们从冰面上的划痕可以看出,这个冰场存在东西两个活动区(图4)。东侧是练习、自由活动的地方,而西侧是快速滑道区。西侧滑道冰面上的划痕清晰可辨,供人们环绕锻炼用。这一区域的滑道东西长大约35米,南北宽度约13米,呈椭圆形。北侧滑道的外沿排着一列沙发、座椅等坐具,供滑冰运动者换鞋和歇脚(也许在这一侧更容易晒到太阳吧)。带状凳椅区西北角的冰面上,铺着一张双人席梦思床垫,它就处在堤岸与冰面的交接处,应该是用来防滑或者避免冰水弄湿鞋的。
东侧活动区冰面的划痕较凌乱,这边的冰面似乎没人清理。从冰面的痕迹,我们可以大致测量出这一冰上活动区域的范围:东西方向长约32.6米,南北方向宽约15.2米,平面大致也是椭圆形状。东区的东南角有一个换鞋、歇脚的铁架子,它正好位于场地的边缘。另外,该区域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具沙发,但很少有人用它们。
据当地滑冰的老人介绍,湖面刚开始封冻的时候,大家先在东侧区域活动,那个时候西侧的速滑区还没有开辟出来,而且所有坐具都摆布在东侧区域。后来北京的气温一度转暖,冰面开始出现裂痕,甚至东北角破了冰。人们才在西侧重新开辟出一个速滑跑道。一般来说,国际比赛的冰场都是30*60米范围;而商业用途的冰场大多数是20*40米。从步测的结果来看,亮马河自助冰场的尺寸其宽度大约在十四米上下(也许是受河道宽度之限制);有趣的是东西两个活动区的长度都是三十多米。这个长度应该是滑冰运动者下意识的行为创造出的,或许它正符合普通滑冰运动者所需的运动尺度。
5、家具类型
户外冰场是中国北方地区一种季节性、临时性存在的公共活动空间。空间的存在首先是因为有了被封冻的冰面,其次是滑冰爱好者的参与。这个独特的运动场所的边缘上摆放着一些临时聚合的坐具,提供给所有人使用,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这些由滑冰爱好者自愿搬过来的坐具,都是一些废旧的椅子或凳子。一年当中大多数的时间,它们并不摆放在河道之上(或旁边),而是由它们的主人自己收着。只有河面封冻的时候,人们才将它们搬过来。待到冰封期结束,冰面将要融化的时候,这些临时性的座椅又会被各自的主人搬回原处,年复一年。
在冰场上,这些坐具的摆布与滑冰爱好者的活动有着密切地联系。可以说,人在哪个区域活动,这些凳椅基本就在附近搁着。通常这些坐具都是沿着滑道地北侧一字排开(图5),以方便人们换鞋和歇气,而且上下冰场更直接。今年冰场刚开始地时候,人们本在冰场的东侧活动,当时这些坐具也是沿滑道的北边缘摆放。后来气温回暖,东侧冰面局部有融化,人们才在西侧另外开辟出一个速滑区。此后,大家纷纷将自己搬来的座椅挪到了西侧场地。东区冰场最终还是留下两具沙发,没有人搬,孤零零的的落在冰面上,有点超现实的感觉。
这些由滑冰者自愿搬过来的坐具,尽管都是一些废旧家具,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各式各样的,表情丰富(图6)。我们不妨以央视《寻宝》栏目的手法,来鉴定一下在这个冰场上所能发现的各件宝贝。
图5、速滑区坐具呈带状分布
图6、速滑区呈带状分布的坐具平面图
从河道北侧进入冰场,我们首先看到速滑区的家具(图4中的D、E位置)。第一件“宝物”应该是一件“席梦思双人床垫”(1800*2000mm,厚约180mm)。床垫的布面为浅蓝色底,上面印有白色花纹;也许床垫内部的弹簧有损坏,但形态完整。
第二件宝物是一个“木制靠背椅”(图7)。椅子为暗红色漆面,上部完好,但下部的漆面磨损严重。椅面宽约350、深420,靠背高1020mm;由于靠背特别高,在冰场的休闲坐具当中它非常突出,给人一种“骑士风范”的印象。椅子表面被一张红色网纹地毯布包裹着,既温暖又舒适,堪称一件佳品。
第三件宝物是一件“曲木扶手椅”(扶手下空)(图7),木扶手及靠背连成一体,呈半圆形状。椅子宽600、深680,靠背高780;椅子为棕色漆,腿部略有脱漆。椅面为粉灰色花纹布坐垫,靠背为暗红色网纹绒布。休闲椅左侧的木扶手已经断裂,主人用两个铝环将之箍住,看起来暂时还能用。这件宝椅尺寸宽厚,如果放上靠垫,应该坐着很舒服。
图7、“宝物一”席梦思双人床垫;“宝物二”木制靠背椅;“宝物三”曲木扶手椅
图8、“宝物四”三人沙发
第四件宝物是一座“三人沙发”(图8),雍容大方。沙发长2040、宽790,靠背高770mm。沙发以米黄色的绒布作为外套,其两侧扶手下部已经裂开了大口子,露出立面白色的内衬布。另外,沙发座的布面已经耷拉垂地,其它都很完好。由于该沙发较长,人们都习惯将自己的背包搁在沙发座的两侧。
图9、“宝物五”曲木扶手椅
第五件宝物也是一件“曲木扶手椅”(扶手下空)(图9),非常实用方便。尽管从气质上看,它不如“宝物3”一般尊贵。一方面原因是,该座椅的尺寸略小(长560、宽600,靠背高700)。另外,它的用材也较简易。上面的“曲木扶手椅”采用了圆截面木料,外涂棕色面漆,显得圆滑自然。而这件扶手椅,尽管也是采用曲木靠背的整体造型,但木料的截面为长方形,而且上着清漆,会显露出木纹,因而显得简易一点。这个座椅的坐垫和靠背是以灰绿色、浅黄色条纹麻布制成,尽管已经不那么新了,但外观非常完整(除了靠背椅右侧的麻布略有翻卷之外)。
图10、“宝物六”曲木扶手椅,正面。
图11、“宝物六”曲木扶手椅,侧面。
第六件宝物还是一件“曲木扶手椅”(扶手下空)(图10)。座椅尺寸与上一件完全一样,区别在于坐垫与木漆的颜色。该座椅的坐垫和靠背都是采用米黄色浅纹布料,尤其是其靠背部分似乎用的是绸缎面料,布料上弯曲的花纹图案清晰可辨,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令人眼睛一亮。该椅子的坐垫为方形,看上去与弯曲的靠背有点不协调,应该不是原配,可能是后来硬加上去的。椅子的木框架采用土黄色漆,由于使用地时间较长,漆面出现多处划痕。该座椅最绝之处在于:座椅的两前腿完好,但两后腿已经折断,椅子主人巧妙的将其搁在一个空桶(墙面漆铁桶)上,使得该座椅依然保持着坐的功能(图11)。这件宝物不愧是“极品中的极品”。
第七件宝物是一个“木板凳”(图12)。木凳长350、宽260,高450mm;外观简洁,为木本色,已经很旧了。凳面上有条明显的裂纹,但整体上看有种古朴苍劲的感觉。这种样式的座椅并不多见了,似乎是几十年前住户自己打造的。
第八件宝物是一件单人“曲木扶手沙发”(图13),像是餐厅或酒吧内使用的那种坐具。该沙发长600、宽600,高710mm,木框为土黄色漆,两侧与靠背都是布面——粉红色、浅色网格绒布。沙发底部的衬布已经向下低垂,布面也有些老旧。
图12、“宝物七”木板凳。
图13、“宝物八”曲木扶手沙发。
在冰场的西北位置(图4中的C位置)残留着一件单人“弧形靠背沙发”,就称“宝物九”吧(图14)。沙发宽700、深670,靠背高540mm。该沙发整体完好,其外套布已经不见了,里面的灰色麻面衬布显露出来。沙发的背后有汽车脚垫一支(宽540、长780mm),旁边东侧有一张单人床垫(900*1900mm),即“宝物十”。床垫的外套已经不见了,露出灰白色的内胆。估计湖面刚封冻的时候,人们就是从这个位置进入冰场的。
冰场的东南方向(图4中的B位置)摆着“宝物十一”,是一张“三人沙发”(图15),但是很少有人使用它。沙发长2070、宽1000,靠背高500mm。这个大沙发属于西洋式风格,浅米黄色的布底上绣满了雍容华贵的花朵,一片富贵的气息。沙发的坐垫、靠垫都很完整,只是略显旧。沙发旁边有一块大水泥墩(300~400mm大小),沙发的不远处还有一块木板(1420*220mm),它们都是在湖面封冻之后,才被人带上冰面的。(图16)
图14、“宝物九”弧形靠背沙发,“宝物十”单人床垫
图15、“宝物十一”三人豪华沙发
图16、宝物九、十与十一的测量图
最后一组宝贝位于冰场的东南角,也可以说是冰场的尽端(图4中的A位置)。这一组座椅围绕一座钢管架布置。钢管截面为圆形(直径60mm),已经生锈了;钢管架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为1500mm,高约1040mm。这个架子的中间放着四个塑料桶(直径300、高380),是墙面漆用完后留下的空桶,它们可以用来盛水浇冰。钢架上缠着一些钢丝,可以用来挂背包。钢架的东、西侧以及北侧都摆着凳椅,唯独南侧没有;而且摆北侧的坐具最多。那我们就从北面的东端开始,一件一件的寻宝吧(图17)。
图17、钢管铁架及四周凳椅的测绘图
图18、“宝物十二”木制靠椅,“宝物十三”旧木凳,宝物十四木靠椅
第十二件宝物是一张“木靠椅”(图18),椅子宽460、深500,靠背高900mm。从椅子腿部可以看出木制部分原先有暗红色漆;椅子的坐垫厚实,它与靠背部分被一个红色水洗布套成一个整体,体现出温文尔雅的气质。除了椅子腿部有点掉漆外,其它部分都很完整。
第十三件宝物是一只旧“木凳”(图18),位于架子北侧的正中间。凳子长380、宽290,高约450mm;木凳面的中间已经开裂,凳子座板的油漆基本褪色,有点发白了。凳腿为棕红色油漆,边角的磨损较大。
第十四件宝物位于西端,是一件明显残损的“木靠椅”(图18)。木椅宽435、深440,靠背高960mm。椅子采用暗红色漆,凳面正中间的一块方正形木板已经缺损(也许中间是一整块软垫子),椅子腿部已经明显掉漆。座椅的靠背部分被一块白色的编织袋包裹着。
图19、“宝物十五”破木凳,“宝物十六”藤编坐凳
转到铁架的西侧,其北部靠近转角位置有一只“木凳”——宝物十五(图19),它已严重损毁。凳面已开裂,一条腿歪折,应该不能再用了。木凳长380、宽280,高约460;凳子很旧,看上去非常不显眼;该坐凳曾涂浅灰色漆,凳子腿磨损后露出了浅黄色木头。
烂木凳的南侧是宝物十六——一个“藤编坐凳”(图19),有点像在阳台或花园中使用的那种休闲坐具。坐凳平面为圆形,直径约500,高380mm;骨架为土黄色藤杆,凳面用竹席(已发白)编织而成。坐凳底部的十字骨架,有一根已经折断,但临时性的坐一坐应该没有问题。
图20、“宝物十七”木靠椅,“宝物十八”残破的木靠椅
钢架的东侧剩下最后两件坐具。宝物十七是一件旧的“木靠椅”(图20),这个座椅朴实无华,给人一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感觉。木椅长440、深450,高约450;其座面略有不平,但不影响使用。木制表面曾经涂过暗红色漆,现在漆已经褪去了大半,斑斑驳驳的,一副风烛残年的模样。
最后一件宝物十八,是个破烂“木靠椅”(图20)。木椅位于铁架东侧的南边(靠近转角位置),长440、深450;椅子已经裂成左右两半了,即将凡崩离析。从椅子腿依稀能分辨出,它曾经涂过暗红色漆。
这十八件宝物,就是冰场这个舞台上一直摆放、供人使用,而且参与“演出”的道具。除了铁架子周围的坐凳以及东区被人遗留下来的两个沙发外,速滑区的那些座椅(除三人沙发外)随时被使用者搬动、挪用。当然,有些人自己会捎带轻便的折叠小凳来这玩,滑冰结束后又自己带回家去,整体上我们可以看到由坐具构成的一幕“流动的聚落”之景。
6、日常维护
这个自发形成、自主管理的户外冰场,之所以受大家的喜爱,主要是因为有自愿者每天来这里清扫、整理冰面,让冰面保持平滑,使人们滑起来很顺溜。
清理冰面的工作一般都在上午的八、九点钟。这个时候大家应该都吃过早饭,而且太阳也出来了。每天这个时候都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先生踏着一辆三轮车,乐悠悠的骑来到冰场北侧的堤岸旁。他的三轮车上载满了水桶(装着水),其中有九只是塑料桶(墙漆用的桶),另外有三只是专门用来处理冰面的铁皮桶。车上还装有若干小木板以及三件冰铲。冰铲有宽有窄,一看就知道这是老先生手工制作的。车上还有两块毡布(约一、两米宽),它们是用来平整冰面的。
图21、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冬季奥运会上平整溜冰场的场景,1956年
清理、平整冰面的程序大致是这样(图21)。首先,用扫帚将冰面上的杂物或冰渣扫干净。如遇上冰面不平整的地方,就用冰铲直接铲。之后便是在冰面浇水。我们上面看到的专用铁桶就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这些桶可不是随随便便找来的。铁桶的底部接出一个管子,管口有闸,可以控制水流;与该铁管相垂直的方向另外又接了一根铁管(约四、五十公分长),管子上面有规律的开了一排洞眼,它们是用来洒水的(图22)。老先生会把铁桶放在一张木板上(木板的底部装上了铁轨,如同雪橇的原理),接着他将铁桶灌满水。铁桶的闸门拧开之后,他就用绳子拖着木板向前走,因此水可以均匀地洒在冰面上。有时候,人们会在木板地后边拖一块毡布,这样毡布就能将冰面抹得更匀。笔者也曾见过有人直接将大毡布弄湿,再拖着毡布在冰上行走的方式处理冰面。
冰场西北侧冰面的边缘随意地扔着一些竹扫帚(图23)。笔者统计了一下,大约有八条。这些扫帚尽管都有破损,但还能用。可以想想,每天这里都会有一帮志愿者主动参与清理冰面。
图22、平整冰面专用铁桶
图23、清理冰面的冰铲与竹扫帚
图24、拍成一排晾晒的水桶与冰铲
图25、清理与平整冰面的工具一览图
等平整完冰面之后,老先生就会把水桶给扣过来,让桶内的水流干净,再将它们沿着堤岸一字排开,同时又能让它们晒晒太阳(图24)。毡布、铁铲等工具也都整齐的排在旁边,接受温暖的阳光(图25)。每天中午时分(11点多钟),老先生才开始收拾工具。他会把空的桶都摞起来,放回三轮车上,再慢悠悠的骑回家。
7、调查随想
北京曾经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地方,可以说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都会给人带来很多新鲜感。然而,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柏油马路四处延伸——当年那种的田园牧歌似的景象早已一去不返。尤其是在当代机械化的城市管理模式之下,城市公共空间与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疏远。我们看到城市的每一块土地都有明确的所属权,街巷的每一处角落都有居委会的老人盯梢着,我们的城市就在“效率”、“秩序”、“和谐”、“卫生”等名义下被制度化、资本化和陌生化……。那些曾经自然而然形成的邻里活动场所、自发聚合的城市交往空间,就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消失了,或者转移到大楼里成为一种商业活动,这注定要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悲剧。
2016年年初,笔者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处位于社区之间的户外冰场。在经过深入调查之后,笔者了解到这是一处由附近居民自发形成、自主管理的公共活动场所。尽管在一年当中,该冰场仅仅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然而它却因周围社区居民的自发参与、共同维护而获得人们的好感。这种周期性存在,而且具有生命活力一般的城市公共空间,立刻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意识到,这座临时性的冰场其实象征了一个自助、自主的理想社会,它的存在源于人的自主性以及家园意识。冰场上那些临时摆放的座椅各式各样,尽管老旧残破,但在使用者的眼里它们恰到好处。我看到的每一张凳椅,仿佛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这些坐凳的表情丰富,似乎在绵绵絮语,不断地讲述自己的过去。我想,这个场所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存在着那些自发参与的人——那些默默无闻、坚持清理冰面的老人们。如果说,一个场所存在着精神,那我一定会认为它就源自那一帮或者是那一位,将它视为家园的人。
附录:
《“渔阳饭店南侧亮马河段自发形成的冰场”访谈一》
(2016年2月3日)
[对谈者]
b:豹哥
o:一位来滑冰的退休老年人
b:您滑得不错啊!
o:还凑活吧。
b:您咋中午还在玩呢?
o:哦,上午都是一帮玩速滑的在,他们滑得快,我怕被他们碰着,而中午人就少了……
b:还真是,上午我带闺女来玩过,速滑的人是不少。
o:闺女咋不来了呢?
b:吃完饭,正睡午觉呢!就住在附近。
o:哦!附近啊,那你可以带孩子经常来玩。
b:您住得远吗?
o:我住在酒仙桥那儿。
b:您住酒仙桥啊,还真有点距离。上午我听一位滑冰的说,他乘车一个小时才到这……(笑)
o:我还挺方便的,公交车418直接可以到这。
b:您常来这滑吗?
o:常来。这地方不错,有人天天帮清理……
b:附近还有其它的野冰场吗?
o:没有了!就这个好。你要说在北海、玉渊潭等,城里很多公园都有冰场,但像这样自发的冰场,周边还只有这一个。
b:去北海滑冰花费很贵吧?
o:那倒不是钱的事……这边的冰面很平整,滑起来舒服。北海那边以前我也去,要倒两趟车,关键是那边冰面范围大,管理的人照顾不过来,还没有这边好滑呢!
b:噢!是这样啊。
o:这边每天早上都有人帮泼水、清扫……拿一块大毡布,泼上水在冰面上拖一下,使得冰面平整易滑。
b:我想起来了,以前早上来过一次,是看到有人在清扫和平整冰面,都是周边居民自发的吧。
o:这边冰面可以滑的时间较长。北海冰场开滑前的一周,这边就开始玩了;北海那边关闭冰场之后的一周,这边还能滑……
b:原来是这样啊!真不错。
o:我再去滑一会儿啊。
b:好的,再见。
根据对谈回忆整理出来(2016年2月3日,晚22:07)。
——————
《“渔阳饭店南侧亮马河段自发形成的冰场”访谈二》
(2016年2月4日星期四)
[对谈者]
b:豹哥
m:滑冰的退休老人甲
n:滑冰的退休老人乙
m:您在测量什么呢?是要打家具吗?
b:不是打家具,量着玩……
m:这些个破家具有什么好玩的呀?
b:这是自发形成的公共活动场地,本来是没有的,由于滑冰活动,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些家居的摆放位置,这里面有很多乐趣。
n:不是给我们打家具的啊(笑),不是单位叫你来的吧?
b:不是。是我自己弄着玩的……这些自发形成的东西,非常有趣,没人管却玩的很好。
m:怎么就没人管啊!每天都有人打理呢。你看那边那位七八十岁的老头,每天早上都来浇水扫冰。这冰场有好些年了,一直有人来滑。以前河道管理局来人给禁止过,说是安全问题。后来,这里的居民打报告,要求自主管理,才重新开放的。这叫自发形成,自主管理……
b:对对对!是有人管理。
n:这里也不收费,随便玩,都是一帮老头。要是收费的,这肯定就没戏了。
b:这个(方形)铁架子和这些个坐凳都是谁弄的呀?
m:有个私人教练,每天下午来,这都是他的东西。你要是不会滑,可以请他指导一下,10次共800块钱。其实,你就是在旁边跟着看看,很快也能学会。你瞧那一帮老头,六十多岁了,都是退休后才开始学滑冰的。
n:买一双滑冰鞋,玩上个几回,就够本了。只要玩一个冬天,肯定值了。来这滑的都是一帮老头,穷开心,锻炼锻炼也懒得多花钱……
b:是哦,真不错。你这绕着8字滑,还挺遛的!
m:是啊,那边是速滑,我在这儿单独练练。这样的8字滑法,左右脚都能练着。
b:这边的冰面,看着曾经开裂过……
n:今年冻。往年结冰的厚度只有二三十公分。
b:我看这至少有一米多厚吧,都看不到底啊。
m:这个区域的冰面,阳光都被南侧的三座高层住宅楼遮挡住了,所以每年的冰冻时间较长。其他地方的冰面,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今年是冻得厉害。
b:对呀。虽说是自发形成的,但究竟还是有道理的……
n: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这一侧(桥附近)滑,后来挪到西侧去了。
b:是不是冰面开裂的原因,不好滑了?
m:有一段时间,天气暖和,那儿都露出水了,所以才往西侧挪的。
n:后来又大降温,给冻上了……你看这的冰面太硬,不方便速滑。
b:我是记得以前带孩子来玩时,只有这个区域(东侧)可以滑,后来才出现西侧的那个速滑区。
m:你要走了?
b:我测量完了,差不多该回去了。
n:再见,下次来玩。
b:谢谢,再见。
根据对谈内容回忆整理出来(2016/2/4,下午13:35)
——————
《“渔阳饭店南侧亮马河段自发形成的冰场”访谈三》
(2016年2月4日星期四)
[对谈者]
b:豹哥
a:清理冰场的退休老人
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种了,清理冰场的退休老人在往自己的三轮车上收拾一些工具,如:铁皮桶、塑料桶、冰铲、木滑板、扫帚等等,准备回家了……
b:您收东西走了?
a:玩差不多了,到点了。
b:您每次都要把这些工具带回去吗?
a:是啊,不收走不会被人拿去啊?
b:哦!这样啊。
a:呵呵……
b:再见!
根据对谈内容回忆整理出来(2016/2/4,下午13:38)
——————
田野调查随身捎带物品一览:
图26、田野调查随身捎带物品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