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村庄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而不是盲目将各类产业堆在一起,像“摊大饼”那样地推进城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更要控制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成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优化城市运营效率。
近日,针对村庄规划照搬城市规划模式、脱离农村实际、指导性和实施性较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开展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并下发通知就做好2013年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自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来,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了最受关注的一项议题。据媒体报道,《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编制完毕,将于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前后对外发布。毫无疑问,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但是,在过去多年时间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走着一条以政府经营为主导、依托外延式扩张的功利型城镇化道路,其典型特征就是以土地城镇化带动人口城镇化。各地在大张旗鼓进行城镇化的同时,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城市建起来了,但生产效率却更低了。且不说众多县级市要搞“城市综合体”,或是建顶级豪华写字楼,就连村镇也要大兴土木,仿佛不将农民“赶上楼”,就是拖了城镇化过程的后腿。 而在这一过程中,土地财政自然大行其道,但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却没有得到保护,甚至有部分地方政府为了造城、扩城不惜侵占耕地,动摇了我国农业安全的根基。若长以此往,结果很可能是“城市”涌现了,但农村衰落了,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能否有效稳定农业发展、妥善推进农村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则是新型城镇化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住建部此次启动村庄规划试点,短期来看,是为了确立中国农村改造的示范地区,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可以参考的蓝本。而从长期来看,则是为了改变当前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罔顾现实情况,一味“求快求大”的发展模式,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应该看到,我国面临着农村人口多、相对落后的农村多、农业基础薄弱的农村多等现实问题,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农村人口导入城市,或是实现农村向城市升级是不现实的。因此,当前最需要做的不应是“造城运动”,而是应妥善解决“三农”问题,为新型城镇化打好基础,这也就在客观上要求未来的农村建设要走一条与此前“土地城镇化”不同的发展道路。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城市规划和土地改革领域,未来建设城市群,建立以成熟大型城市为核心的促进周边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是一个大方向。未来村庄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而不是盲目将各类产业堆在一起,像“摊大饼”那样地推进城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更要控制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成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优化城市运营效率。正如住建部此次特别强调,要尊重既有村庄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防止盲目规划新村,不搞大拆大建。同时,要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地区和民族以及乡村风貌特色,防止简单套用城市规划手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