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38:35
何为设计?
何为设计之美? 何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之美? 自从人类诞生哪天起,这个世界上就多了一种东西,那就是设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设计就像是后轮伴随着前轮,不断的,紧跟其后的向前发展着! 从古至今,到底设计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多少学者为之恶心呖血,查尔斯依姆斯讲:设计是一种进行的方式,是动词而非名词;格罗皮乌斯讲:设计包容了人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所有物品的整个轨迹:斯塔克讲:产品不一定是精美罕见的东西,他们应该是充满真诚的优秀作品;莫里森讲:设计是现实:雷蒙德罗维:好的设计就像是上升的曲线。到头来设计就像是永远也捕捉不到的影子,神秘而不可触摸,没有人能够给设计下一个很全面的定义。然而我认为设计就是使事物美好,适用和和谐的过程。 何为设计之美呢? 我们先说说美吧!美,即美感,其本身是主观的,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意识。同样一幅画,两个不一样的人看了之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看出的美感也是不一样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设计之美,就是设计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一些人的审美要求。 美还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美,这种意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文化、人文的发展而发展的,且其存在的理由于都是以这些为基础。而且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反作用,所以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审美风格,如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而这些审美风格又不断促进人们的审美标准的变化。反反复复,推动着人们的审美标准向前发展着。所以说,美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最原始的审美风格不断向前发展着,在这个漫漫的长河中,当一种风格适合了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那它必然照就人们形成新的审美情趣,新的审美体系大约19世纪60、70年代开始,那些生活在这世界上的男女们,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主义那些冷漠的简单,他们需要感性的发泄、需要理想的寄托、需要有情感的生活方式,于是这个世界上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审美标准——后现代主义。 这种变化照射到建筑领域便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建筑的出现,绝非是一种偶然,孤立的现象,前面提了,它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社会根源。人类建筑活动总是是和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紧密的相联系的,古典主义是手工业社会产物;现代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后现代主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这不是单纯从科学技术这一方面的因素来考虑问题的,而是综合了诅多因素的影响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在诸多因素中。首先是社会的需要,即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什么样的社会要求而生产的。 70年代开始西方世界发生了一次经济结构的调整,重心从物质生产的第一,第二产业转向以非物质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产业。从底技术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产品也从标准化,定形化转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从生产高投入,高能耗的产品转向低能耗、服价值大、技术密集型产品,从战后50年代的“数量革命”,迈向70年代的”质量革命.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出现小型化和分散化的倾向,并出现信息化的同样,这些变化也反映到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领域,它促使了社会的传统观念和价值标准的转变,这就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体系,逐渐取代了工业社会以物质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体系,“信息消费型”的审美观逐渐取代了“物质消费型”的审美观。 到70年代末,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西方已由消费的一化、大众化转向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阶段。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广告、设计等非物质价值,也占具商品价值相当大的一部分。所有这些,都表明人们从求“量”转化为求“质”;从物质追求转化为精神追求;从非此即彼的选择转向多样化审美情趣的满足,凡此种种都促进了个性化和多样化审美观的兴起,从而导致当今世界审美观念的嬗变与更迭。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的匮乏和严重的房荒而促使社会接受了现代建筑的话,那么在经济高度发达,甚至物质过剩的60年代,那种单一化和无个性的国际式建筑就再也无法适应新的审美追求了。另一方面,高额的“剩余资本”也为建筑的标新立异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了刺激国内需求,垄断财团也常将大量资金倾注于建筑行业,以图缓解经济危机。这些都有效地建筑风格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各异的审美追求。 随着经济宽裕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国际上还出现了一股旅游热和寻根热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也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古典艺术、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又再次升温,历史主义、新乡土主义也先后登台亮相在西方社会,广告已成为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品的知名度与“时髦性”是创造“附加价值”的关键,而广告恰恰是引导社会审美趋势重要手段,凭借他可以创造高额“附加价值”。在这方面,建筑能以其巨大形象而发挥独特的效果,他犹如商品,要以新奇的形象推销建筑师的创作,作为广告,他又能代表企业的实力,起到招揽顾客的作用。 当代西方建筑审美的变异,受到信息社会极其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特别是在商业高度发达、竞争极为激烈的商品化社会,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要挖空心思使产品造型独特,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这不仅导致了审美观念的嬗变,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建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论是建筑本身仰或建筑设计,都毫无例外地成为商品。因此,在这种价值规律影响下,运用各种手段来标新立异,以期造成“轰动效应”,于是,扭曲、畸变、残破、断裂、冲突乃至丑化对传统文化的新的理解和新的运用等非常规设计手法便阴运而生,这便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后现代建筑的美感,首先是在色彩,那些长期生活在一片灰色的城市中的男女们,走到大街上。到处都是一片混乱土的世界里,他们被这种所谓的色彩厌恶了。(其实色彩本身就是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的,它是建筑最直接、明了的表现手段给人最强烈的视觉冲击。)他们需要发泄,他们发现无论是产品的包装、工业产品、广告宣传、电视节目都带有非常强烈的欲望色彩,为了迎合消费者,建筑也带着了丰富多样的色彩,色彩大胆、夸张,五颜六色的建筑到处可见了,而且打破了传统的建筑用色,不像中国建筑的很多装饰色彩,因为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停下来来欣赏那烦琐的装饰色彩了,他们是大面积的使用艳丽纯色,直接、明了,这样的建筑赢得了这个时代里生活的人。 随着机器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的火车冲进了传统的手工作坊,机器生产将要完全把手工作坊否定了,在产品的数量上完全超过了手工作坊。手工作坊远远不能满足商品社会甚至信息社会人们的需求,建筑在新时代也作为了商品也出现了欲制构件的形式。大量新旧材料在建筑中大量使用。如各种金属、塑料制品、玻璃、木材、陶瓷等等。材料上的多样化、新旧材料的混合使用也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冲突、残破、怪诞等反和谐的审美范畴。 在建筑结构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各种形状的怪诞的建筑提供了可能。外形多样化的变异是后现代建筑最大的特点,夸张、变异、怪诞、扭曲,对传统的挑战,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存在。就像是方便面、快餐、压缩饼干,不是人们的主食,但也少不了。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成为了流行的“色彩”,引领着时尚潮流的发展。 所以讲,不管是古典主义、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是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美的标准,符合了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人。如果有一天,经济有发展了科学技术又发展了可能又要出现一种新的审美标准。后现代只是美学发展这条长河中的一部分,就像是方便面、快餐。 主要参考文献: 《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第二版 /陈志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近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英)/彼得科林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美学散步》/宗白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