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种韵律正是隈研吾在成都感受到的“一种汉诗的韵律”。从小对中国汉诗感兴趣的隈研吾,不仅知道成都,“杜甫曾生活在这里,他和李白都写过许多有关成都的诗篇”,还知道“汉诗讲究平仄,讲究节奏的变化,讲究起承转合,这种有规则的变化,也是整个亚洲文化的特征”。在隈研吾眼里,建筑与汉诗是相通的,“都是先有一定规则,在规则中又有一种感发人的力量。”
走进美术馆,则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上下通透的结构,在临水的一面,有宽宽的长廊螺旋上升连接各层展示厅,窗外的山水也随之步移景异。炽烈的阳光被外立面的瓦片过滤成块,使得建筑内部覆盖着柔和的光线和星星点点的阴影。 对于这座充分体现了当地自然山水韵律的美术馆,隈研吾显然有些偏爱,他把这一作品放在自己最新的建筑作品集封面。他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最能代表成都文化和地域特征的美术馆,成为一个无愧于这个地方的作品。” 在隈研吾看来,美术馆无论是公营的还是私营的,除了要收藏和展示静态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进行一些与在地居民互动的活动,成为一个艺术交流的场所,“有了人的活动,更能焕发其生命力。” 当日,作为知·美术馆的首展,另一位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大师、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原研哉带来了他发起策划的《设计:为了爱犬》展,借由重新观察狗而重新观察自身及周边环境的理念让观者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