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规划 > 行业资讯

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10:04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土地以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土地以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如何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笔者认为,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可以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历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合理布局、注重特色,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产业支撑、优化人居环境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镇化战略。

    科学调整区划,高起点谋划城镇战略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科学调整行政区划,增加省和直辖市以及地级市的数量。可考虑把地域太大、人口太多的省份改小,将距离省会中心较远的市(州)和“边界县”与相邻的市、县重新组合,组建新的市(州)和省级行政区。同时,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打破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提倡无边界协作,优化整合区域自然、地理、产业、旅游等资源。以战略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制定科学、超前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按照省会城市500万人口、市州城市100—150万人口、县级城市15—20万人口、乡镇3—5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度扩大规模。省会城市按照产业高端化、经济现代化、城市国际化的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进一步增强省会城市经济圈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市州城市按照星状组团式进行打造,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分区合理、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群;县级城市要体现功能齐全、绿色低碳、山水宜居的特点,发挥城市连线功能,同时,加大小城镇节点建设力度。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圈,以市州城市为经济群,以县级城市为连线,乡镇为支撑点,以共享性区域基础设施、市场网络和产业体系为纽带的城市经济体。三是按照“尊重民意、因势利导、适度集中、有利发展”的原则,撤并人员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村组、院落,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村庄整治,合理布局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依山傍水、田园风光式的新农村示范区。

    突出地方特色,提升城镇品位。在“特”字上做文章。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有着不可复制的青山绿水、民族风情,要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策划包装一大批典型特色城市,把这些城市做成“商品”,形成名片效应,推向市场,吸引眼球,让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和贵州的西江苗寨、石阡尧上仡佬族文化村、湄潭核桃坝村寨等等。在“魂”字上下功夫。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并把这个“魂”融汇到城市建设的宏观布局、形象设计、景观打造,乃至每一个建筑作品当中,让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精神和灵魂,让人们来到这些城市,犹如进入艺术天堂。如,西藏的布达拉宫,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而且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艺术的殿堂。又如,地处贵州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的梵净山,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供奉着世界最大弥勒金佛,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佛光环绕,令人神往,可以围绕梵净山打造建设“国际生态城市、天然氧吧城市”。在“精”字上作雕刻。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做到精益求精、多出精品。尤其是那些关系城市长远发展的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那些处于重要节点、关系整个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工程,更要从项目论证、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每一个环节上精雕细琢,打造特色鲜明、景观亮丽、内涵丰富的艺术精品。如贵阳甲秀楼、西安钟楼、延安宝塔山、成都廊桥、镇远古城等等。通过这些标志性建筑,形成一系列城市元素符号,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回忆。对于每个县城、每个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要认真思考其灵魂是什么、个性在哪里,并努力把它挖掘和表现出来,从而张扬个性、彰显特色,在整个西部地区形成一大批特色城镇,产生轰动效应、集聚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强化城市的产业支撑。扩大城镇规模,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产业支撑问题。一是将城镇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靠拢,实现城区和园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双向互动,通过产业基础化、集群化和园区化发展,带动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城市外围空间形态的变化。西部地区的工业,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立足特色城市、旅游城市的定位,围绕旅游兴工业,围绕农业兴工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小商品、工艺品等加工产业,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提高产业集聚度,通过产业支撑聚集人气,拓展城镇空间,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如遵义仁怀市要依托“中国酒都”,大力发展白酒工业;赤水市依托竹业资源,大力发展小商品、工艺品、特色食品等加工产业;习水县大力发展白酒产业、发电产业。并依托赤水、习水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倾力打造“醉美遵义,红色之城”。二是把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城市消费需求,大力发展茶叶、药材、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要依托农村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度假景区,发展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如被誉为“黔北小江南”的贵州湄潭县,万亩茶海碧波荡漾,百里湄江风光旖旎,湄江湖、湄江峡等佳境胜地,集山水、湖泊、峡谷、溶洞、文物古迹等为一体;被称为“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贵州风冈县,有茶香飘逸的中国西部茶海森林公园、碧波荡漾的九道拐十里长河、神秘的万佛峡谷等等;地处黔北南陲的贵州余庆县,大乌江风景名胜区集深涧峡谷、急流险滩、悬崖峭壁、奇峰异石、原始森林、珍稀动物、溶洞为一体,飞龙湖更是创造山水精华,体现了水中观峡、峡中观景、湖中观岛、岛中赏湖的观光特点。湄潭、凤冈、余庆,山清水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良好,完全可以描绘出一幅“中国西部最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卷。三是加快发展城市第三产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提升档次、完善功能、更新业态、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社区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业。要依托西部地区的青山绿水,着力打造一大批精品景区景点,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努力把西部地区建成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从而推动城市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势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开放吸纳社会资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完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支线机场和快速铁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提高乡镇公路等级,村村通油路,建立完善快捷的交通枢纽,打通乡镇与大中城市的快速通道,缩短城镇之间的时空距离。二是放宽城镇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范围,调动金融机构增强对城镇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投入的积极性。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建设项目发放中长期贷款。三是用市场运作的办法,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经营,投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等事业。采取拍卖、租赁、承包开发、转让使用权等方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使城镇基础设施滚动发展、快速推进。

    加强教育培训,为城镇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是加大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力度。分期分批将党政领导干部送到国外培训考察,学习和借鉴西欧、新加坡、美国等发达国家城镇建设的先进管理模式,开阔眼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同时,在高等院校开设党政领导干部城镇建设短期培训班,组织党政干部到东部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经验,激发思考,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待遇留人、挂职、选调、结对帮扶等措施,选派一批素质高、懂经济的优秀人才队伍,充实到县区和乡镇,为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三是做好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再教育和就业培训工作。根据就业需求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跟踪落实就业情况,并将其制度化。通过再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适应城镇工作和生活。

    (作者麻绍敏为贵州省遵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