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规划 > 行业资讯

疯狂的“城市化”:大拆大建 千城一面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10:07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已到了一种空前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其竞争焦点表现在各个方面,但许多后崛起的城市盲目照搬发达城市的模样,大有克隆城市的劲头
    香港的林小姐到杭州出差,逗留了4天,回港后,她大发感慨,都说杭州是人间天堂,山水秀丽,没有想到,与香港没多大区别。

    初听,这好像是在表扬、赞美杭州,实则,林小姐是对杭州大失所望。林小姐对杭州的不满意,并不是因为杭州不美,而是杭州城的建筑和城市风格,与其他城市确实没有多大差异。一个人远行去游历,最希望看到的风景是新奇的、不熟悉的。试想,来到遥远的地方,眼前仍然是熟悉的风景,当然会感到索然无味了。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年,杭州的发展速度很快,城市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可走在街头,崭新的城市已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千年古都、江南名城了……

    目前,城市风格的趋同化已经越来越严重。假如,让一个人突然置身于这些城市的繁华街区,他是否能分辨出这是哪座城市?

    城市急于求新的另一恶果是造成千城一面。许多地方特色、历史特色、民族特色被城市建设者弃之如敝屣,而代之以雷同的草坪、广场,雕塑。恶俗与空虚齐飞,江南共江北一色。这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是对城市的最大戕害。城市的出路在于时时不忘差异度和维护个性,在城市文化、市民习俗、消费取向、产业聚集等方面创造独特的城市品牌。

    “千城一面”的中国城市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已到了一种空前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其竞争焦点表现在各个方面,但许多后崛起的城市盲目照搬发达城市的模样,大有克隆城市的劲头,然而,遗憾的是一些城市不懂得城市运营规律,只学皮毛,模仿外表,结果是不仅步了别人后尘,还丢失了本土文化。难怪许多外国观光者走遍许多地区后,没有记住城市名子,因为大都太相像了。

    走在中国许多城市的繁华街道上,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同样的错觉:不知此时身在何处。中国大部分城市的高层建筑、道路似乎都是“孪生姐妹”,没有各自的城市个性,区别不过是看谁的大饼摊得更大一些罢了。

    国内城市中,处处设置栅栏的街道、徒劳攀登的过街天桥、遍地开花的开发区、刺眼眩目的玻璃幕墙、凶神恶煞的石狮子以及劣质城市雕塑,不一而足,让人眼乱闹心。“克隆”使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失去了文化个性,文化的趋同性渐渐尘封了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竭力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同时,我们的城市却深陷计划经济时代的泥潭——全国一个样。

    个性缺失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最大弊端,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突出了个性和特色,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城市才会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城市建设中当然需要借鉴先进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盲目模仿,依葫芦画瓢。简单模仿只能导致城市建设的雷同、刻板、僵化,无异于走进城市建设的“死胡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已是人类的共识。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是令世界各国所向往的,而56个民族又各有特色,这是十分宝贵的。首先建设城市应在自己本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去挖掘和创新,保留其独有的特色,发展经济也要量力而行,结合自己的优势去发挥。其实谈到城市的克隆与模仿,这本身是一种滞后的观念,事实上各城市的历史渊源不同,政府经济基础不同,是不能一味去效仿的。比如,上海的发展之快令人眩晕,这是由于上海的政治资源、国际人缘和特殊的地位所决定的,其诸多优势来源于深刻的历史背景,别的城市能看到的,却是不可能学到的。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就被划为经济特区,享受到了许多城市难以获得的项目、资金和财政税收投资政策,聪明的上海人也从未错过任何一次发展自己的机遇,埔东的开发更是让上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到上海投资的国内外大企业越来越多,企业总部和地区数量不断增多,上海“经济首都”的地位已经形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上海也有自身的“城市病”,比如,商务成本高,软件发展跟不上硬件,外来企业多而本土品牌少,传媒也不及北京、广州等,显然对不住这座光环四射的魅力城市。

    再比如天津,前几年都说天津发展慢了,但天津人没有去模仿别人,而是默默地在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了10年的时间打基础,厚积薄发。仿佛一夜间成为一艘势不可挡空前发展的巨轮。所以,城市外表不必克隆。

    “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当我们的城市决策者们在为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而自鸣得意之时,有见地的专家学者们则对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特色危机”问题表现出极度的忧心。目睹城市中不可多得的颇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被粗暴地蚕食、侵占、摧毁,而代之以一座座拔地而起、着装一致的高楼大厦时,他们扼腕叹息,并大声疾呼:必须尽早刹住这股破坏性建设之风,还我们的城市以特色,使“千城一面”的现象早日消失,否则将遗患深远。

    的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知从何时起,大大小小的城市在我们眼前变得“摩登”起来:一样的马赛克、一样的玻璃幕墙、一样的立交桥、一样的大广场、一样的流行包装……漫步于这些如同“克隆”出来的城市中,“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早已成为一种久违的感觉。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指出,个性缺失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最大弊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突出了个性和特色,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生活才会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画家齐白石也曾对自己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城市建设莫不如此。先进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这决不等于一味地简单模仿,否则只能导致城市建设的雷同、刻板与僵化,无异于走进城市建设的死胡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