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发展将带来许多“福利”,增加投资机会,扩大内需,带动房地产等朝阳产业的发展等,对中国经济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任何经济体的增长模式都是由消费、出口和投资三种方式组成,这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然而,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趋势的背景下,出口和消费这两辆“马车”都力量薄弱,拉动经济增长只能靠投资,而投资的最大“引擎”就是城镇化。近来,新一届政府不断强调,“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城镇化发展涉及就业、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等一系列投资保障,这实际上暗示中国未来投资在总量上稳健、在方向上调整的可能。由此可见,城镇化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城镇化水平还有待“升级” 2012年11月3日发布的《2012中国社会蓝皮书》里表明,中国城镇化人口已经超过50%,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业人口。中国正以每天消失100个村子的速度,快步进入城镇化。然而中国的城镇化并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中国城镇化“虚高”的成分包含两方面。一是农村地区“被城镇化”;二是农村人口“被市民化”。首先,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许多地方“撤县改市”后,周边大量农村地区被划为市区,同时大中城市也将大量郊区县归并为市区。这些地区虽然名义上成为“市区”,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依然没有太大改观,仍旧处于农村水平,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这些地区“被城镇化”;其次,从人口角度来说,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71182万人,但实际享受城镇化制度安排的人口要远远低于该数据。在我国,大约有26261万农民工,其中有16336万人在城镇打工。这部分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被计算为城镇人口,但却不曾享受城镇化带来的成果。如果仅仅扣掉进城务工农民人口数,我国的城镇化率就会大幅下降。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一般在75%~80%之间,而我国的城镇化在有“虚高”成分的情况下,才勉强达到50%左右。这样看来,我国的城镇化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城镇化: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头号“王牌” 近日,在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第一次明确提出各类城市具体的城镇化路径,第一步先从户籍制度“开刀”。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在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也将大量激发消费、投资需求。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城镇化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头号“王牌”。 首先,城镇的产业升级将催生大量投资机会。新型城镇化不是造房子造城那么简单,而是推动城镇的整体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强调社会和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没有产业和经济的支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城镇化。有远见的企业应该高瞻远瞩,迅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城乡产业发展中分得一杯羹。 其次,城镇地区的消费升级将扩大社会的总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消费能力自然增强;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了,社会总消费需求自然扩大。 再次,城镇地区的服务升级将拉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型业态,如金融和保险业、信息和计算机服务业等,必须依托城镇发展才能得到扩张。不仅如此,城镇产业的繁荣和高回报吸引了更多的资本、技术和知识的流入,这些要素的整合将会进一步诱发新的技术创新和流动,并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 综上所述,城镇化的发展将带来许多“福利”,增加投资机会,扩大内需,带动房地产等朝阳产业的发展等,对中国经济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