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王凤波:设计是一种心境的传达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12-11 17:58:52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她,出生于内蒙古东部,一个不会讲母语的蒙古族人,从事室内设计十八年,设计中钟爱浓郁热烈的色彩,追求简单平实的生活。
  非常设计:上次去您办公室参观的时候我觉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会使用一些混搭的风格。比如说您的那个餐厅,有中式的风格也有欧式的风格,那您是怎样理解混搭的?   王凤波:说道混搭,我觉得任何事情其实不用刻意地去做。对于“混搭”我想它是一个词而已,或者就是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其实为了方便不懂这个专业的人来识别他想要什么,因此我们就会出现现在这个风格、那个风格、欧式的、简约的、中式的...混搭这两年才有的,原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混搭,我觉得可能没法解释它具体是哪个风格,合在一起了就叫它混搭吧。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没有无缘无故就会发生的事情,它一定是有原因的。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是本土的设计师,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所从小所接触的教育和生活习惯是中式的一些东西,但是我们在上学和成长期间又接受了外来的东西,留学也好出去参观也好,去借鉴也好去学习也好,我们吸收了很多比较好的一些西方的甚至其他的知识,那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把好的东西都想在自己的家里边有所实现或者体现,那这就很难说这个空间我就做成中式的,不接触那些东西,这是不可能的。再概括地讲,它其实是多种文化的一种结合,我们接触了中国式的教育,也接受了西方的教育,那这些就可能会体现在家居上,体现在工作空间上,体现在服饰上等,所以就形成了今天这个混搭。我们接受了西方的东西,引进了先进的东西。我们今天所有看到的,看展厅当中这些,很先进的这些产品,都是人家研制出来的,我们可能就会放到我们的空间当中来。因为什么,它确实非常人性化,它能够提供给我们很多便利。我们又得保留我们传统的东西,所以这个空间就造成了混搭了,有西式的、有中式的、传统的东西,这个混搭的风格我想是这样形成的。   非常设计:那您从专业的设计师角度来看,您认为什么样的设计才能历久弥新呢?   王凤波:我个人喜欢传统的东西,喜欢保留老的东西,喜欢接受曾经留下来的传统的并且是经典的东西。其实老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好的,有些老的观念也并不一定好,新的可能才会更好,才会适合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但是有些东西,比如说我们的古典家具,当然还是老的好。因为那是集了几千年的智慧而凝练成的一种实际物体的一种展现,它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人文的、精神上的一些思想、一些精华,它当然就是好的。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很多前卫的艺术家,把它们改来改去,认为这是一种艺术,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我觉得改的很丑陋,但是有些很多不好的东西、老的东西是需要改变的,只有改变了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好,才能让人更方便。就像我们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信息的时代,改变了这些,我们各方面信息才能很通畅,获取的知识会越来越多,所以说有好的,有不好的。如果作为一个设计者来讲,从室内的这个设计角度来讲,我们引导的其实是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或者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是有责任来弘扬好的东西,摒弃不好的东西,接受新鲜的东西。   非常设计:据我所知,您是一个非常喜欢旅游的设计师。那在您看来众多的游历经历对于您寻找灵感和做设计有什么样积极的影响呢?   王凤波:古人不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吗,我觉得喜欢旅行的人都会深有体会。小时候我是一个学地理、历史是一个很差的人,我记不住。因为我们中国式的教育就是背,然后去应付考试,考完试之后书本一扔就全忘了,没有真正的一种体会和感受,那是因为我们纸上谈兵。就跟我做设计一样,纸上谈兵没有真正地去体验,没有切身地感受,你无法发自内心地去表达出来。我们的语言很多,设计其实不过是通过图纸的一种语言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受。所以说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我旅游其实是带有一种目的性,它满足了我喜欢去走、去看、去了解别人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这样的一个需求,同时带着有专业性的眼光去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他们保留得为什么会那么好。就是带着一种带着学习的、求证的这样一种心态出去旅游的。那么在每一次旅游当中就会收获非常多,感受也非常多,思想决定行为的改变,然后所有做的东西也会有所变化,这就是旅游带来的好处。   非常设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其实是一个很庞杂的工作,那您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管理的诀窍呢?   王凤波:其实我是上过EMBA,学过管理的人,但是我觉得那个对我来说好像没有太大的帮助。我的管理还是发自本能的一种,就是我们不是从专业的管理角度来管理这个企业的。有人常说应该向一些大的企业学习,管理应该条条框框怎么样,但是这些不太适合我们这个团队。设计师这个团队其实它是一个很难管的团队。它不能用普通行业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原来曾经请过成型的大公司的管理人员帮着来管行政,但是没用。我们是管的是人,人的心,我更多的是从情感上出发,所以我们的管理还是延续了师傅带徒弟的这种传统。我下面的很多人都是我多年带的徒弟,跟的最多大概有十年了。这种管理模式不可能用规章制度条条框框来限制的。设计的专业性很强,所以它不一样。那其他的部门,比如行政部等其他部门可能会用常规的、通用的手段,那个反倒简单。只有设计部,这个团队的管理跟这个好像不太完全搭边。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你觉得怎么样把这个团队文化建设出来就怎样去做就好了。所以我的管理是从心里边散发出来的,而不是一种模式化的学习来的东西。   非常设计:您的企业现在在业界也算是比较有名气了,那您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满足这个客户的需求,然后去制造客户满意的设计作品呢?   王凤波:首先,我们做的东西如果按商业角度来看,它就是一个产品。那设计师是制造这个产品的一个核心,让客户满意的程度有很多种,有的人的满意度相对比较高,他可能要求比较高,有的人可能觉得就这样就很好了,这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宗旨是不变的,我们做的是实用美术,做的是住宅,做的是空间,而不是一个展示、展览类的纯艺术。不可以脱离客户的需求。我们更多的就是沟通和了解,我们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他对这个空间的使用,而不是从设计师的角度,看它再多这个房间不是我使用,是客户使用。那么我们换位,换位的时候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空间的使用功能的时候,就满足了他的需求。其次就上升到一种视觉上的美,那就是功能满足了但是还得好看,怎么才能变得漂亮。那这方面第一要考量设计师的水平和审美标准,第二个最考量的是沟通。沟通在任何一种关系上都很重要,我们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沟通就更显得重要了。我们呈现的东西,把脑子里理解的东西呈现在图纸上变到现实当中,才成为一个作品。因为在我脑子里想,客户是看不到的。所以这个前期的沟通很重要,如果说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沟通最重要。其他的说买产品、买材料,那只是一个时间和经济上的问题。   非常设计:您从最开始的给别人打工到最后自己开公司,然后到现在打算开分公司,这每一步的转折点是外部的原因推动的还是您自己觉得走到这一步了,然后必须得开始下一步进行了?   王凤波:我所有的成长的轨迹都都不是外部原因推动的,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的。我自己觉得想这样做了或者说我觉得我能够掌控或者我愿意去尝试的时候,就开始做了,都是这样的一步一步走来的。从最开始一个刚出校门二十几岁的一个学生,然后入职公司,慢慢地成为那个公司重要的合伙人,再一待就待了十几年。然后再出来到今天自己做,这都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而且是很自然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做到现在,没有什么其他的像别人有很传奇的甚至很有故事性的这个经历。就像我开公司一样,它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它就该到那个时候了,就做了。   非常设计:您今后在做设计的时候设计方向是什么样的?会不会跟现在做的作品有一些变化?   王凤波:我其实是一个特别随性的人,就是由内而发的这样来做。我做事情包括我做公司,做设计等任何事情,都不会刻意的去改变。就跟我留头发一样,11年我的头发永远是这个发型,我只尊重我内心的感受。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就是说我不太过于追求时尚或者是跟潮流有关的东西。比如说去意大利看米兰展,很多东西大家觉得特别新鲜,蜂拥而至。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因为那里面我喜欢的东西很少。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师,但我是一个非常忠于自己内心的设计师。我现在的客户也是这样,我从来没有刻意去找别人说,我给你做设计,你看看我东西怎么样。我是反的,就是你喜欢我的设计你自然就会来找我。我就会把我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我这个设计师不一样,我不够商业。就是因为我还是特别尊重,特别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一切做作的、不舒服的东西,就不会去追求。我喜欢我就做,不喜欢就不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