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规划 > 行业资讯

我国市政债发展与城镇化融资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09:48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当前,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建设加速和提质的战略机遇期。在目前国际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城镇化建设一直受资金短缺所困扰。
    当前,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建设加速和提质的战略机遇期。在目前国际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城镇化建设一直受资金短缺所困扰。在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中,发行市政债券融资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但我国目前市政债尚未充分发展,如何大力发展市政债为城镇化建设融资值得探讨。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融资瓶颈

    (一)地方财政承担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压力。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投向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项目。由于这些项目的公益性,传统上,我国城镇化建设主要靠财政投入。由此,地方政府承担着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压力;而始于 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又使得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中央政府的补贴和转移支付远不能满足各地区的建设资金需求,加上城镇化加速推进,导致我国近年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资金供求矛盾始终存在。

    (二)“土地财政”不可持续。近几年,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不足的难题,由此也成就了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趋紧以及土地资源有限,依靠“土地财政”获得资金不可持续。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69万亿元,同比下降15%。2012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31%,比2011年降低了7个百分点。

    (三)依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面临诸多约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要力量,是银行贷款的承贷主体。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日益暴露出来的风险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国家专门出台文件对平台贷款进行了规范清理,导致许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难以进一步获得银行贷款。地方政府的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再一次面临挑战。

    因此,通过其他市场化方式获得城镇化建设资金成为当前地方政府的迫切需求。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问题及市政债发展现状

    地方债(包括城投债、平台贷款等广义地方债务)隐含的风险阻滞市政债发展。一是地方政府对地方债的管理欠缺。一些地方政府本位主义思想严重,过分强调本地经济发展而大幅举债,重举债、轻偿付,发债融资投向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管等。二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一些地方政府政务不公开, 决策不民主, 投资建设非市场化现象严重, 导致城镇化建设资金运行效率过低,未来将很难保证有足够的项目收入来偿还债券本息。三是地方债信用评级不完善。地方债券以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为基础。目前,一方面,由于近年来频发的危及公众利益的诸如食品安全事件导致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不高;另一方面,地方债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评级机构易与地方政府、承销商结成“利益共同体”,损害投资者利益,使得地方债的信用等级整体不高。四是地方财政风险可能引发地方债信用风险。我国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不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迥异,一旦一些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或过度支出,有可能导致债务违约,势必将风险转嫁给中央政府。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法规,加强监管,不断提高地方政府风险控制意识。

    我国市政债发展存在明显法律障碍。我国1995年制定的《预算法》中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债。”地方政府作为债券的发行主体,将直接违反国家的法律。这也是这些年来我国市政债未能充分发展的原因。在城镇化建设的压力下,地方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发行“准市政债”等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如城投债就具有准市政债的性质。统计显示,2002~2013年4月,我国累计发行城投债2。61万亿元,相当于美国同期市政债发行量的8%,发行主体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从已发行的城投债券用途看,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些项目建设,对促进城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