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产品设计

【交通设计】央美设计研究所王选政:设计的逻辑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10-10 16:47:06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此文根据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王选政针对美院学生战车模型设计比赛所做辅导,形成文字资料。王老师重点强调了设计中的逻辑问题。
  编者语:此文根据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王选政针对美院学生战车模型设计比赛所做辅导,形成文字资料。王老师重点强调了设计中的逻辑问题。设计不是想当然,亦不是设计师的天马行空,科学的设计方法是建立在完整的逻辑体系之上,再加上大量的资料研究。设计研究的过程中,关注的核心是人,一切不以人为本的设计,都是在耍流氓。只有关注了人的需求,协调了人与产品关系的设计,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设计。(完整课程视频即将上线,敬请关注后续更多文字资料)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研究所副所长 王选政  
  设计的逻辑   在一个给定了底盘限制的战车模型设计比赛中,做设计不要限定在赛事中,如果这样,那出来的成品只能算是玩具,而应当把背景还原成一个带有故事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还可以还原到真车赛事。   一、设定故事背景   一个大的故事背景包括了下面几个维度:时间、地点、状况。有大的故事环境,才能往下具体分配到每一个角色,关联到每一个人,知道每一件事情是如何发生,以及为什么要发生。   学生在制作故事版讲述自己的设计时,第一张板就需要设定清楚你的故事。这张板要描述清楚互相之间的配合,才能让人了解,产生通感,并且为接下来每一个故事提供依据,衍生出你所要设计的战车应该具备的补给、防御等功能。
央美交通设计系学生初阶段手稿(部分)  
  二、研究已有资料   汽车设计,同其他类型设计相比,相似的一点是,在设计的最起始阶段,需要做大量研究,才能告诉别人如何来做这个设计,设计点在哪里。   在给定了底盘限制的比赛中,如何利用好现有底盘,这是在考验设计师的总布置能力。每个人根据实车的尺寸与自己的设定结合,决定自己如何使用底盘。人与车在发生关系时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理解即是,我如何来使用这个底盘,处理人机关系。
央美交通设计系学生初阶段手稿(部分)  
  设计师不单要考虑如何设计车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去想人如何操作车,使它产生功能。车里需要多少人?要怎样布置才能满足需要的功能?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充分研究底盘,考虑到每一个所需的数据,再根据人机关系,在给定底盘的基础上发挥出自己的创意。
央美交通设计系学生初阶段手稿(部分)  
  三、能源方式和材料选择   做交通工具的设计,能源的方式和材料的选择是不可避开的两块。能源方式会对车的总布置设计产生影响;材料的选择与设定的故事背景,以及车身功能、技术都是密不可分,不能够割裂开来,随心所欲、想当然地去做设计。
央美交通设计系学生初阶段手稿(部分)  
  以上三点是对设计总的界定,必须先有这样一个框架,在此框架下,可以相对自由的发挥,这个就是设计的逻辑。前面的东西架构好了,后面自然就有解决的方案。逻辑是基础性的东西,建立逻辑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不同的程度。如果完成的设计体现不出逻辑点,那完成的只能是玩具,而我们在设计之初,应该把它当做实在可以操作的交通工具来进行设计。
央美交通设计系学生初阶段手稿(部分)  
  设计图轴   产品要进行转化时,不是简单收集资料就可以直接告诉别人要做什么,这就是没有逻辑。设计师最需要的是清楚告诉别人为什么设定产品的这些功能,而不是产品有这个功能。通常的做法,可以用图轴的维向来代表研究对象的发展可能,把收集到的资料放在里面,从而找到产品应该定位的点。这就是逻辑,而不是只凭感觉。
王选政老师现场授课图示  
  以人为本   设计师做设计应该跳到更高的层面,关注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但不管科技进步到何种程度,趋势如何,设计一定是关注人本身。   以战车设计为例,要建立一个宏观的格局观,可以想象,未来战争是远离人类,但即使是无人机,也只是在一种状态下是无人的,他一定会与人发生关系,远程操控也是人机关系的一种。设计的基础,是在做研究性的课题,先要研究人与车的关系,即使在人远离战争的环境中,也要将“不是破坏,而是建设”这样的理念贯彻到设计中去。   再比如,设计一个产品,产品设计和结构设计都完成得很棒,但最后发现实际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出现装不上的问题,这就是工序没有设计好。设计师除了要设计它的结构,还要保证它怎样在生产线上一步步实现,这些都是与人的关系。
王选政老师现场授课图示  
  任何产品有一个生命周期。首先是产品,物品需要被生产出来,在这个环节中就涵盖了设计。然后进入到流通领域变成商品。人在使用过程中,它又变成用品,在这个环节一定跟人有关系,重点是人在“使用”。用完之后,产品变成废品,这个阶段也与人密切相关。比如能源的损耗、电池的降解,这些都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80年代开始,产品的循环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系统。21世纪的趋势,大家更多关注可持续设计。在这样的环节中,仍然躲不开人,所有的产品一定是与人有关系的,只有这样,最后拿出的设计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